重庆市与上海市流入人口城市融入状况的比较分析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ianyi199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人口能否实现由外来人口向本地居民的转变,真正融入当地社会是我国能否推进人口城镇化的重要一环。重庆市和上海市作为直辖市、超大城市、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流入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给两市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重庆、上海市分别实施了差别化落户、积分制入户政策等户籍制度改革及促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但两地仍存在阻碍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制度障碍。本文试图探讨影响两地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障碍因素,探索具有针对性的路径措施。对两超大城市融入状况的比较分析对深入了解流动人口在超大城市的融入状况,深化对于超大城市人口的流动迁移政策认识,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制度比较分析、描述性比较分析、回归分析等方式探讨影响两地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因素。首先,文章梳理了国内外流动人口融入方面的研究、各地区针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出台的政策及地方成功经验,着重分析重庆市的城乡差别化落户政策和上海市的积分制政策。其次,文章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两地流动人口的个体特征、就业状况、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参与、居留意愿等城市融入的若干层面。研究发现,两地流入人口整体处于“边缘化”状态,上海市流动人口在经济收入水平、公共服务满意度、社会保障等方面好于重庆市,重庆市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好于上海市。再次,笔者利用回归分析模型,对影响两个直辖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济状况、公共服务因素、社会保障、流入时间等与两地流入人口居留意愿均显著相关,住房性质对重庆市流入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十分显著,住房公积金对上海市流入人口居留意愿影响显著。最后,笔者提出促进超大城市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若干政策建议,如改革户籍、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制度,对流动人口个体层面进行赋利增权,呼吁整合多方力量解决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以探索更好地促进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路径措施。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医疗纠纷日益增加,医患关系不断恶化,医疗纠纷事件频频发生。医疗纠纷是世界性的难题,在司法实践当中被公认为是最麻烦的案件。医疗纠纷一旦发生,则患者、医师、医院乃至医学界、法学界以及保险公司等社会各界人士都会非常关心纠纷的处理情况。医患关系中,医学知识极强的专业性、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等都使得患者天生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而随着患者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不愿再总是被动的接受诊疗,其到医院就医
反向工程是指针对已有产品原型,消化吸收和挖掘蕴含其中的涉及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一系列分析方法、手段和技术的综合。反向工程凭借自身独具的后发优势,已经成
目前养老问题愈发严峻,随着年龄的増长、机体功能的衰退及疾病的増加,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逐渐丧失、生活变得难以自理,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也相应増加,因此老年人对生活及疾病护
和谐是人类追求的美好境界,又是科学发展观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①的社会,亦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