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研究者提及教师应当成为教学领导者。进入21世纪后,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教师新的责任,即是要让教师像领导者一样教学。由此,教师进行教学领导是顺应国际国内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关于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的研究仍较少,对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的概念也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以往研究也表明当前教师教学领导力情况虽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学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研究者提及教师应当成为教学领导者。进入21世纪后,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教师新的责任,即是要让教师像领导者一样教学。由此,教师进行教学领导是顺应国际国内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关于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的研究仍较少,对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的概念也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以往研究也表明当前教师教学领导力情况虽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学领导意识薄弱、对学生的需要关注过少等问题。而评价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身教学领导力发展情况,“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梳理以往教学领导力相关文献,并对一线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厘清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内涵。而后以领导理论、教学领导力框架、相关政策文件及以往相关研究为参考依据,通过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最终的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评价指标以及各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进行实然考察,明晰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现状,验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就具体而言,本研究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了问题提出、研究意义以及研究问题等。而后通过对国内外以往教学领导力相关文献的梳理、评述,聚焦研究问题,明确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第二分部则是对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内涵、特征和价值进行了阐述。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半结构化访谈对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指出其具有实践指向性、生成发展性和个体缄默性的特征,对于推动学校教学改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第三部分是对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评价指标的理论探索。研究在对领导理论、教学领导力框架、澳大利亚《国家教师专业标准》、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及以往相关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构了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第四部分是对建构的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正。研究通过专家咨询法,运用SPSS、EXCEL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据界值法对指标进行筛选,而后根据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最终确立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五部分是确立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指标的权重。研究设计了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指标权重咨询问卷,向专家发放,并通过R软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一、二级指标的权重。其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教学领导认知力(0.282)、学习目标规划力(0.196)、教学活动引导力(0.289)和教学领导评价力(0.233)。第六部主要是通过自编问卷对一线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明晰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水平,验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研究根据建构的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指标体系,编制了调查问卷,向一线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发放。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59,大于0.8,具有良好的信度,并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教学领导力水平整体较好,但在学习目标规划力维度得分相对较低。最后,本研究从转变教师教学领导理念、建构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学领导讲座培训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到来之际,基础教育中外语教学亟待强化和改革,特别是英语教学。目前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转变陈腐的、僵化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思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一中学在结合新课程理念以及图式理论指导下,提出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36+LARM+5”,此模式基于图式理论的阅读框架构,建新文化教学模式,并运用到
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师生互动的质量是衡量课堂质量的重要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课堂的存在形式转变“虚拟”活动空间,课堂内的师生互动随之发生了改变,师生可跨越时空障碍进行交流,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师生提供了掌握更多文化资本的机会,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为师生带来了更多自由,有助于促进师生双方的共生共长。然而当前在线课堂中普遍表现出师生互动不充分、师生对在线互动不适应、情感互动
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关注之一,而收入差距是直接的外在表现。经济发展初期,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导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之比也处于较高的水平,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52上升到2009年的3.33,而后下降到2019年的2.64。城乡收入的相对差距出现波动变化,然而绝对差距上升到26331元,差距依然不容忽视。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是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重要推动力,通过要素流通等重要
乡村学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是增强乡村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本领的有效途径,能够培育乡村学生职业意识,帮助其明确职业方向,提升其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教学内容作为职业素养教育的关键载体,深入研究乡村学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开发,有利于促进乡村学校职业素养教育的落实,为乡村学生发展和就业培根育基。但多数乡村学校由于师资、经费、基础设施等条件不足以支撑其开设专门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因而探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中,世界各国加快发展跨国教育的步伐,跨国教育成为提高国家软实力和加强各国各民族之间文化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美国跨国教育起步虽然稍晚于英国等欧洲国家,却迅速发展并成为开展跨国教育的主导力量之一。在国际大趋势的影响下,中外合作办学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一些中国高校开始走出国门建设海外大学,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本文选取美国跨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典范—美国海外贝鲁特大学作为研究对象,
定向资助培训教师作为解决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重要途径,为全国各省的偏远地区提供了大量紧缺学科教师。但是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如何提高该类教师的教学质量还有待研究。而通过入职和在职培训促进教师终身专业发展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针对定向教师的入职和在职培训实效性不强,导致这类定向教师在偏远农村地区的专业发展不足,未能真正发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为美国而教”作为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低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在任何时期都不会过时。在当今新时代,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新情况,我们更加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来,历史课程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国家也十分重视历史课程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在历史课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组织编写了新版历史教材,称为部编版。从2016年至2019年,
在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变迁、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民众学校作为一股新兴力量涌入民众视野,因有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统筹指导,民众学校在教师群体的内部结构、任用检定、培养进修和薪资福利等各方面管理呈现出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在近代社会教育转型的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对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的整体发展发挥着独特而又重要的影响。研究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民众学校教师管理的实际状况进行多维度分
21世纪以来经济、科技、社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的特征,基础教育的发展也要跟随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步伐。传统的基础教育主要发生在学校内的课堂中,现如今社会资源的极大丰富以及对发生在学校以外非正式学习的关注,使得场馆作为重要公共教育机构的研究逐渐成为了与提升教育质量相联结的课题。同时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各类场馆中的参观学习也是提升其自主探索能力、更新认知水平、改善学习方式的过程。随着场馆建设的不断升级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