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豆亚属主要包括野大豆(Glycine soja)、宽叶蔓豆(Glycine gracilis)、大豆(Glycine max)三个种。野大豆是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大豆是由野大豆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和驯化而来的,宽叶蔓豆是这一进化过程中的中间过渡类型。大豆为典型的非盐生植物,在盐胁迫下其生长和产量受到明显抑制,野大豆与大豆相比抗逆性较强,是筛选和培育适宜在盐碱地生存的大豆的重要种质资源。本实验以黄豆亚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沙基培养,模拟中性盐与碱性盐分别胁迫处理植物幼苗,对盐胁迫下野大豆、宽叶蔓豆、大豆光合同化功能和离子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黄豆亚属植物在人工选育过程中耐盐性变化的生理学机理,探索黄豆亚属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生理代谢的变化历程。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的黄豆亚属植物的生长均受到了严重的胁迫抑制,表现为大豆大于宽叶蔓豆,宽叶蔓豆大于野大豆;净光合速率均呈显著降低趋势,降低幅度表现为大豆最大,其中野大豆和宽叶蔓豆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由非气孔限制引起的,大豆是由气孔限制引起的。大豆的光合同化功能和光合色素含量等受胁迫伤害程度均显著大于野大豆。盐胁迫下伴随着从野生大豆到大豆的人工选育的进化过程中,无论是Na+、Cl-毒害离子的积累,还是Ca2+、Fe3+、B3+、K+、H2PO42-、NO3-等营养离子的亏缺均显示黄豆亚属植物盐胁迫的适应能力呈显著降低趋势。盐胁迫下离子与光合同化功能相关关系分析证实:C2O42-、Zn2+、H2PO4-、Mn2+、Fe2+、K+、SO42-、Ca2+、Na+的吸收与积累能力是黄豆亚属植物在人工选育的进化过程中其耐盐能力逐渐降低的重要原因。而Ca2+、K+、SO42-、C2O42-、Zn2+、H2PO4-、K+、Mn2+、Na+含量与光合同化功能相关关系的改变是导致碱性盐胁迫对于黄豆亚属植物的胁迫伤害显著大于中性盐的原因。盐胁迫下黄豆亚属植物的生长、光合同化功能、离子含量以及离子含量与光合同化功能的相关关系均显示野大豆的耐盐能力要显著强于大豆,而宽叶蔓豆介于二者之间。这是由于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黄豆亚属植物的矿质含量和光合生理逐渐朝向适应于人类需要的高产量方向发展而导致的。本研究为耐盐型大豆的选育和黄豆亚属进化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