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高校招生入学考试制度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而且由于其重要的桥梁与辐射作用长期为社会所关注。高考形式和内容,处于人们认识和接受高考制度的“最前沿”,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改革引发的争论最多、共识也最难达成。本文以宏观的高考命题立意,以及考试组织形式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与改革现状分析,重点探讨当前社会背景下如何构建兼顾国家、社会、学校、考生等多方利益的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方略。
论文采用纵向与横向研究相结合,在对大学入学考试形式和内容进行历史考查、国际比较和改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大学入学考试形式、内容的发展轨迹和运行规律。并以改革中的利益冲突与博弈作为切入点,分析不同利益主体围绕高考运行产生的利益格局,从而探讨其对当前高考形式、内容产生的影响。同时,以分省命题与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为例,对高考形式与内容的公平性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主要观点及结论:
1、长期以来,高考制度承载着太多教育与社会功能,这是引发公众对统一高考关注与争论的源头。而高考过强的统一性,即以一张考卷、一次考试、一项分数选才,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兼顾多样已成为高考形式、内容改革的现实之需。
2、当前高考改革中,政府、高校、中学、考生和家长是最主要的利益主体,他们的利益差别是客观的,改革必须正视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建立平衡和协调各方利益的制度。
3、兼顾公平选才与科学选才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长远目标。高考形式逐渐从统一走向多样,高考命题强调以能力、素质立意取代知识立意,是高考制度追求科学选才的重要途径,但并不能因此而忽视考试选才的公平性。因为,当高考改革不可避免地要成为资源分配的规则时,规则的公平性是公众的首要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