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旨在于既往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葛根芩连祛浊汤在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并探索其对TNF-α、HCY、TSH水平的影响,为中医药临床防治本病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安徽省中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老年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60例满足脾虚瘀浊证诊断的T2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基础治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于既往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葛根芩连祛浊汤在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并探索其对TNF-α、HCY、TSH水平的影响,为中医药临床防治本病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安徽省中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老年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60例满足脾虚瘀浊证诊断的T2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基础治疗),观察组30例(基础治疗+葛根芩连祛浊汤)。两组皆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个月,于治疗后第4、8、12周后复查TNF-α、HCY、TSH、肝功能、血糖、肝脏彩超、血脂、中医症候积分等相关指标。记录并及时处理两组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运用SPSS21.0统计分析两组的疗效差异和安全性。结果:(1)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P<0.05);(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3)体检指标:两组治疗后BMI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4)血糖相关指标:两组治疗后FPG、Hb A1C、FINS、2h PG、HOMA-IR水平均下降,较治疗前有差异(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优(P<0.05);(5)血脂指标:两组TC、TG、LDL-C水平下降,HDL-C升高(P<0.05),观察组血脂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优(P<0.05);(6)肝功能:两组治疗后ALT、AST、GGT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水平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P<0.05);(7)肝脏B超分级:治疗前后对照组肝脏B超分级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肝脏B型超声分级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改善B超分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两组患者TNF-a、HCY、TS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优(P<0.05);(9)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食欲不振2例、恶心1例;观察组出现轻度腹泻2例。将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祛浊汤在调节糖脂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改善肝功能等方面疗效突出,可能与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降低TNF-a、HCY、TSH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调平归源理论的渊源、内涵。调平归源法是李学军教授挖掘《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与脾胃相关的条文,梳理总结脾胃的生理、病理以及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参考张仲景、叶天士、李东垣、汪机等后世医家推崇的脾胃学理论,在全国名老中医马骏的指导下,结合自身近三十年的临床经验,经过不断完善,创造性地提出的用于指导临床诊治各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具体而言,是通过调整阴阳、脏腑、寒热、虚实、升降、气
目的:本课题以中药外敷联合针刺作为切入点,通过前瞻性实验观察三阶梯止痛法与加用中药外敷联合针刺治疗轻、中度癌痛患者进行对比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中药外敷联合针刺在轻、中癌痛中的作用及优势,为中医外治法治疗轻度癌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癌痛患者分别按照1:1的比例,采用完全随机的办法将入组病例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对于轻度癌痛(1≤NRS≤3)患者每日对患者实施中药外敷联
目的:通过对真实世界的研究,观察中医药对于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在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患有手足口病的小儿,其中采用中医药治疗的符合入组观察条件的共82例,对其治疗方案进行记录分组:其中A组21例(普通治疗组)的方式为一般对症处理加热毒宁静滴、干扰素喷雾治疗,B组22例的治疗方法为普通治疗组基础上加胆木浸膏糖浆,C组21例方案为普通治
1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验证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优化并推广穴位埋线减肥提供临床参考依据。2方法按研究标准纳入肝郁气滞型单纯性肥胖患者60例,并用SPSS21.0软件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按拟定穴方选穴定位,对穴区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开展穴位埋线规范操作,并告知受试者埋线后注意事项,隔14日埋线一次,女性
目的:应用温肾通督汤联合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肾阳亏虚型)临床疗效观察,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关系,以此总结温肾通督汤联合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01-2020.10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符合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诊断的患者,严格按照临床试验设计标准进行筛选,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通焦利眠贴”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效果,证实“通焦利眠贴”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失眠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入敷贴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30例。敷贴组使用“通焦利眠贴”敷贴鸠尾穴、神阙穴,每日1次,每次2小时;西药组予艾司唑仑片1mg每晚睡前30分钟口服。两组患者以1周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第2疗程、第4疗程与
目的:通过与普通针刺法比较,论证齐刺腰夹脊与臀三针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将参与本研究的60例LD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齐刺法,主穴:腰夹脊、臀三针,配穴:根据下肢疼痛部位辨经选穴,以下肢外侧放射痛、麻木为主选用胆经腧穴阳陵泉、悬钟;以下肢后侧放射痛、麻木为主选用膀胱经腧穴委中、承山、
目的:通过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联合接骨续筋汤内服治疗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评价接骨续筋汤在改善PKP术后患者的疼痛、腰背部功能情况以及促进骨折快速愈合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标准选取2020年01月—2020年10月于安徽省中医院骨伤一科住院的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行PKP术的患者共计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
目的:本课题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比研究接受内服独活寄生汤联合中药熏洗和接受常规保守治疗方案(牵引、针灸、练功)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总结独活寄生汤联合中药熏洗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总体影响,探讨产生疗效的具体作用机制,为临床采用内服独活寄生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三七枣仁汤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睡眠障碍的独特优势。以及服用复方三七枣仁汤对患者心绞痛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影响,了解复方三七枣仁汤疗效。为更好的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睡眠障碍提供更多的思路及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