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凯恩斯主义流派作为两大传统主流的经济周期流派,两者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是以Modigliani-Miller定理成立为前提条件,即忽视了金融因素在实体经济波动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现实经济证明,不可能存在完美的资本市场,宏观经济波动势必与金融因素之间存在某种联系。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桎梏,重新确定了信贷市场在经济波动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为后来众多学者研究经济波动提供了新的思路。金融加速器机制产生作用的前提是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在外部融资时必然要承担代理成本,也就是面临外部融资溢价,同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显著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外部融资溢价的逆周期性和企业资产净值的顺周期性在同一个方向上的叠加就导致了金融加速器效应的产生。金融加速器效应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特征,具体表现为:小型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表现的更为明显;民营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更加明显。尤其是在一个“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中,这种不对称性的表现更为突出。中国的金融体系正是这样一个直接融资比重远超间接融资的体系,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方式仍然是银行贷款,由此凸显出本文以中国市场为背景研究金融加速器机制的现实意义。本文采取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层面着手,研究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文章首先对金融加速器传导的微观机理进行分析,阐述了经济的微小冲击被信贷市场不断加剧和放大的过程,从而解释了“小冲击,大波动”的经济现象,奠定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再者,利用2004-2014年我国制造业201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运用PSTR模型,从微观层面对金融加速器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对企业投资具有显著的影响,较差的资产负债表状况会导致较高的外部融资溢价,进而对企业投资产生持续影响。另外,金融加速器还表现出在不同规模和不同性质企业上的不对称性。最后,本文根据分析实证结果对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