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诗歌怪奇性审美特征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况极富个人魅力,在诗坛有一定影响,是盛唐至中唐过渡时期的重要作家。学界对顾况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生平、版本整理等,对顾诗分析多局限于其现实性,而顾诗独特的怪奇性审美特征却被忽视,迄今尚未得到系统、清晰的梳理。从顾况诗歌怪奇性的历史渊源上说,屈原诗作、道教文化都对其怪奇性审美特征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屈原的奇幻构思启发了顾况诗歌的创作,而道教文化则对顾况诗作的谲怪语言、怪奇性思维方式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从顾况诗歌题材内容的怪奇性来说,自我指称的反复出现、有悖诗体的自我主题、以主驭客的精神世界,都是顾况自我表现意识的表现。强烈的主观性、独具特色的题材创新使其在大历、贞元诗坛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从顾况诗歌艺术表达的怪奇性来说,顾诗构思上有自由的想象与小说化的“破体”特色,意象上有卑微丑怪的现实物象、阴森恐怖的死亡意象、市井浅俗的神话意象,语言上选用生僻字词,并对日常字词进行陌生化处理,营造出一股生涩拗折之感。从顾况诗歌的影响来说,这种怪奇特征不仅为韩孟诗派在“以丑为美”的审美趣味与“以文为诗”的语言表达上提供了可以参照的范本,而且可以视为中唐诗变的肇始。
其他文献
国人有午睡的习惯,然而近年来有人提议不必午睡,那么,从人体健康角度来看,究竟要不要午睡呢?    午睡符合人体节律  午睡,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习惯,形成午睡习惯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生物节律。有人进行过一项实验:让自愿受试者连续几个星期呆在一间既没有钟又不能分辨白天和黑夜的地下室内,告诉这些人什么时候想睡就可以睡。结果发现,受试者在一天中有两个时间爱睡觉,一个是晚间,再一个是中午。专
诗学传统指自先秦以来形成的“诗言志”传统。包括创作思想,表现方法,作家学问、修养等。传统词学则指在《花间集》之后形成的以婉约柔媚为美的,以言情为主要特色的词学观念。本
本文以孙诒让《周礼正义》为依据,立足于训诂学,吸收现代考古成果,针对《考工记》之《函人》《画缋》中的若干疑难问题,重新审视、评判前人的研究结论,进行考辨。 正文分绪论、
本论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分析以德宗为中心的台阁诗人群,包括唐德宗、权德舆、武元衡、包佶等人。贞元时,宫廷唱和活动频繁,德宗亲自带头营造了一个繁荣的文化景观。台阁诗人
郭在贻先生是我国当代有杰出贡献的语言学家,他精研训诂,以训诂名家,其训诂成就令学界瞩目。本文以郭先生训诂成就的原因为研究课题,在认真研读郭先生的著作和学界对他的研究文章
本文对从启蒙向革命转变的墨学背景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启蒙的失败,使现代知识分子从西方借鉴过来各个领域里的文化资源无法获得向现实转化的可能性,没办法实现以“民主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