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水质毒性评价及排污河道生态修复效果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k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污染物被广泛排入城市排污河道,致使排污河道的污染日益严重,排河道的修复和治理已成为各国普遍的环境问题。鉴于天津市大沽河的污染现状,对城市排污河道的修复采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在河内典型河段进行了植物修复技术工程示范。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水质监测,研究和评价大沽排污河道生态修复的效果。通过室内实验进行了机理研究,对生物毒性影响因素、植物室内修复效果等进行了研究,改进了污水水质毒性评价方法,筛选合适的修复植物;通过定期采样对河道的水体污染状况监测和分析,分析了排污河水体环境的动态变化及现场修复效果进行了研究,利用改进的污水水质毒性评价方法进行水质综合评价和生态修复效果评估。主要研究结果有:   ⑴污水水质毒性评价研究--盐度对重金属生物毒性的影响:重金属对生物的毒性效应不仅与环境中总的金属浓度有关,还受环境pH值、盐度等条件的影响。盐度增加了重金属对小麦的发芽毒性并显著增加对小麦芽长、根长的抑制作用。盐分处理加重Pb、Cd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毒性,小麦生物量、茎长和根长在各重金属污染浓度水平下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盐分和重金属对叶绿素表现为拮抗作用,并降低了Pb、Cd胁迫下酶的活性(除Cd胁迫下根系SOD酶活性)。污水水质毒性评价方法由传统的理化分析法改进为理化指标评价和生物毒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来综合全面评价污水水质毒性,并关注影响毒性的关键相关因子,其中本章研究发现盐度对污水的植物毒性影响较大。   ⑵常见挺水植物对富营养化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水体的修复效果研究:所选6种植物旱生美人蕉、水生美人蕉、旱伞草、鸢尾、马蔺、菖蒲在复合污染水体中对营养物质和重金属Cd、Pb均表现出较好的修复效果,水质净化效果明显。经50d修复后,各植物对TN的去除率为53.90%-94.75%,对TP的去除率为46.76%-85.10%;对Cd的去除率达到90.39%-99.47%。6种植物对Pb的去除作用没有明显表现出来,可能是水体环境因素pH、悬浮颗粒物以及微生物等影响到了水中Pb的浓度。所有修复植物对Cd和Pb的富集系数都远远大于1,对Cd、Pb表现出很强的富集能力,可作为Cd、Pb超富集植物来修复水体中的重金属Cd、Pb污染。   ⑶大沽排污河道生态修复效果研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河道污染,水质得到改善。大沽河主要污染是营养元素N、P污染和有机物污染。植物修复对水样植物毒性影响明显,能降低其毒性;水样对发光菌均具有毒性作用,存在潜在的急性生物毒性;修复区水样对水生动物大型蚤不存在急性生物毒性。尽管采取的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对水质改善起到了作用,但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修复效果尚不显著。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筛选种植的各种水生植物对排污河道具有一定的修复效果,采用污水水质理化指标评价和生物毒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并注重研究影响毒性的关键相关因子,来进行污水水质毒性评价,比较科学全面。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受到外部经济环境下行及突发事件的影响,企业常常会陷入困境,从而需要通过调整经营管理策略来渡过难关,“无薪休假”即是企业在探索如何平稳度过困难期时所采取的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作为一名管理者,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困惑:你已经采用了物质奖励、先进表彰、带薪休假、健康计划等激励措施,然而员工依然缺乏干劲.你有没有想过,工作本身才是症结所在?员工之
期刊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互联网大咖们无不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贝佐斯在给亚马逊股东的公开信中写道: “在互联网这种活力四射的环境中,没有杰出的人才是不可能做
期刊
土壤作为人类和陆地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土壤扰动造成污染物随水流迁移,进而造成水体污染。土壤生物质作为土壤物质保持和转化能力的核心,其独特的电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个市场链条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是,从员工关系和劳动法服务业的视角看,整个行业意外地得到了难得的更新迭代的发展良机.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服务性行业更是首当其冲,甚至一些知名企业无奈之下也只能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致使大量职工被裁,处
期刊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不少企业为求自保纷纷裁员,各国失业率不断升高.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但由于深度嵌入
期刊
[新闻链接]rn◆传喜马拉雅发内部信:市场副总裁等人涉嫌受贿遭解聘rn近日,音频内容平台喜马拉雅FM发布内部信,称市场部副总裁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接受供应商贿赂;营销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