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干细胞标记物Musashi-1、CD44v6和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蛋白的表达,观察Musashi-1/CD44v6双阳性细胞和hMSH2/Musashi-1双阳性细胞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数量和分布特征,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各指标表达的关系;旨在探讨干细胞标记物和错配修复基因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索肿瘤干细胞与结直肠癌的分子病理学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和干细胞标记物Musashi-1、CD44v6蛋白的表达;采用双重免疫组化SP-SAP法检测Musashi-1和CD44v6双阳性细胞和hMSH2和Musashi-1双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hMSH2和(或)hMLH1蛋白表达缺失有显著性差异(P<0.05);hMSH2和(或)hMLH1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浸润深度、肿瘤组织大小、Dukes分期以及淋巴转移均无关(p>0.05)。2.结直肠癌组织中Musashi-1和CD44v6的表达强度与阳性细胞表达的数量都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usashi-1和CD44v6细胞沿基底层腺体底部呈零散或单一细胞分布,结直肠癌组织中Musashi-1和CD44v6细胞沿基底侧腺体呈散在或局灶性分布;Musashi-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CD44v6的表达与分化程度、肿瘤组织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Musashi-1与CD44v6表达呈正相关(r=1.000,p=0.001)。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usashi-1与CD44v6双阳性细胞的数量约占0.01-0.1%;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Musashi-1与CD44v6双阳性细胞的数量约占肿瘤细胞的2%-10%,它们沿腺管样结构的基底呈局灶性或片状分布;双阳性细胞的数量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越低,双阳性细胞的数量则越多。3.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usashi-1与hMSH2双阳性细胞位于隐窝中下1/3腺体的基底部呈零散或单一细胞分布;在高分化和部分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见Musashi-1与hMSH2双阳性细胞沿腺管样结构的基底呈散在或局灶性分布;在低分化和部分中分化腺癌组织中,hMSH2已经完全或大部分缺失。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usashi-1与hMSH2双阳性细胞的数量约占0.01-0.1%;高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Musashi-1与hMSH2双阳性细胞数占肿瘤细胞数低于5%;在中分化腺癌中低于2%,低分化癌中则未见双阳性表达细胞。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Musashi-1与hMSH2表达呈负相关(r=-1.000,p=0.000)。结论1.hMSH2和hMLH1与肿瘤的发生有关;hMSH2和hMLH1缺失可能是肿瘤发生的最早期事件。2. Musashi-1和CD44v6可作为结直肠肿瘤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但Musashi-1和CD44v6双阳性细胞是否均是肿瘤干细胞尚需体内外实验进一步证实。3.在内外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有可能首先导致成体干细胞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而使其转变为肿瘤干细胞,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