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多样性及其透明种皮对种子生理的影响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muyiw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籽油菜种子与黑褐籽相比,种皮薄、没有色素积累或色素积累很少、种子含油量高且油质好、饼粕蛋白质含量高、纤维素和多酚含量低,饲料利用价值高,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而,国内外都把获得甘蓝型黄籽油菜突变体和品种选育作为油菜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以刘后利为代表的油菜育种家们通过杂交、辐射等方法,获得了华黄955、GH系列等甘蓝型黄籽油菜突变体,并成功选育了华黄1号、宁油10号、黄杂1号和渝黄1号等品种,使甘蓝型黄籽油菜迅速在生产上应用。 经过长期的籽粒颜色、品质和丰产性的人工选择及自然选择,在高强度的选择压力下,形成了甘蓝型黄籽油菜丰富而宝贵的遗传资源。过去的报道显示,甘蓝型黄籽油菜在遗传来源、含油量、蛋白质含量、种皮颜色、色素组成及其含量等方面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但过去的研究都是以甘蓝型黄籽油菜与黑籽的差异比较为主,而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遗传资源研究还很缺乏。本研究以主要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种和品系为材料,研究其基因组DNA水平上RAPD和SSR分子标记多态性、种皮色素种类、含量、蛋白质和含油量、种子特性、种皮厚度、种子生理等性状上的材料间的遗传差异,系统分析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透明种皮对油菜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 1.对不同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测定种子千粒重和直径,结果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种子大小变异较大,饱满程度差异也很大。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种子大小性状与甘蓝型黑籽油菜相似,平均千粒重为3.7—3.8g左右,在2.12—4.78g之间变化。根据种子千粒重,甘蓝型黄籽油菜可以分为大粒型(GH04、GH05、GH06、GH09、GH12和GH19,千粒重大于4g),小粒型(GH03和GH13,千粒重小于3g)和中粒型(其他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直径为1636.8—2049.6μm;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饱满度(粒重/直径)也有较大的变异,为1.293—2.378mg/μm,与黑、红籽相比略低,但高于甘蓝型油菜以外的其他类型;根据饱满度大小,可以分为饱满型(GH01、H02、GH04、GH05、GH06、GH09、GH12和GH19,粒重/直径>2)和不饱满型(其他粒重/直径<2的材料=。对28个不同类型油菜的种皮徒手切片测定种皮厚度结果表明,黄籽油菜的种皮在显微镜下为半透明状,种皮结构物质疏松,而黑籽和红籽的种皮为不透明状但是结构致密;甘蓝型黄籽油菜与黑籽的平均种皮厚度相似,在36.5—47.0μm间变动,平均为40.7μm;而黑籽为39.2μm,但3个黑籽中,却有2个的种皮厚度较薄,只有34—35μm;甘蓝型红籽油菜种皮最薄,平均只有31.5μm。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种子颜色等级与种皮厚度和皮壳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种皮厚度与种子颜色等级、RGB和HSB各因素的相关不显著。 本试验的供试材料中,具有黄、橙黄、青黄、褐黄、红、红褐、黑色等不同颜色,体现了油菜种子颜色的多样性。甘蓝型黄籽油菜中,主要有纯黄、橙黄、青黄、褐黄等几种类型。利用HSB颜色系统,对不同颜色种子分析表明,不同颜色的种子HSB值明显不同,依据色相和亮度,可以将供试材料分为四大类:Group Ⅰ、Group Ⅱ、Group Ⅲ和Group Ⅳ。Group Ⅰ主要为黄籽油菜,其色相为33-55°,亮度大于35;Group Ⅱ主要为褐黄色籽粒,其色相为与
其他文献
以石墨烯等为代表的具有优良物性和高附加值的新型材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煤作为一种低价的高碳资源可通过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制备成石墨烯及其化合物,使煤炭达到
用户的情感倾向在推荐算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设计的情感模型对用户评论进行量化计算,并利用一定的公式计算用户情感值和用户评分所占的比例,构建最终用户评分矩
针对接触网动态设备质量评价的问题,提出接触网动态检测评价标准和计分方式,分析了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分析系统的总体目标、设计方案、实现方式和主要功能。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我国有59.1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部署,进一步改进农村基层党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并对护理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2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将120例患者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脑出血手术患者中抽取102例,分为2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