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旅游中商品化与原真性问题研究,是日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它在研究方法上涉及人类学、民族学、旅游学、遗产学等多门学科。商品化与原真性如影随形,文化商品化必然引起原真性问题。
在长达40年的研究中,西方学术界对“原真性”问题研究已经形成了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四大流派。
以长阳土家民族文化旅游,特别是土家歌舞旅游为例,分析探讨民族旅游中商品化与原真性的关系问题,既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一方面,民族旅游中的原真性与商品化关系问题虽然是目前国内学界的热点问题,但理论准备明显不足,积淀不够,对于西方学者的相关理论只有零星介绍,故全面了解、介绍并梳理西方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成果,可以拓宽推进国内学界对此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已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处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上,不仅学界众说纷纭,而且在民族旅游开发实践中的矛盾与困惑也越来越多,因此,以旅游开发比较成功的长阳土家族旅游为例,分析探讨民族旅游中的原真性与商品化关系问题,可以给处于困惑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旅游实践提供借鉴。
本论文主要运用旅游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长阳土家民族民族旅游产品进行了综合研究。
本文共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文献综述和资料的搜集整理。
第二部分,长阳土家跳丧舞。从跳丧的历史沿革、现状、表演情况、文化内涵方面详细介绍了长阳土家族跳丧舞。
第三部分,长阳土家文化商品化巴山舞。本部分分四节,一、二、三节具体介绍了巴山舞的创始、推广情况,针对“巴山舞”,长阳现已开发出民族文化村、广场舞蹈、光碟等产品类型,“巴山舞”成为长阳民族旅游的招牌。第四节旅游开发中巴山舞原真性辨析,主要从跳丧舞到巴山舞的演变过程中探讨的长阳土家民族旅游的商品化与原真性。本文在探讨该问题时,力求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结合西方“原真性”理论,从东道主——长阳土家族人、游客、学者三个角度来辨析原真问题,力求使原真层次更加明晰。商品化与原真性问题,说到底就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开发是为了发展旅游,发展经济;保护是保护原真,即传统——文化的精髓、文化的生命力。
第四部分,是长阳旅游开发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分析,通过这一分析,更加明确巴山舞商品化与土家文化的不矛盾性、不冲突性,即商品化与原真性共存。以“巴山舞”为核心开发出的一系列文化旅游商品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具体表现为:第一,廪君神话复活;第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当地人积极参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第三,经济增长,为文化的保护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第四,增强法律意识,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颁布法规条例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县。本文的研究重点为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结论部分是作者对长阳土家民族旅游开发模式的思考,指出巴山舞商品化的成功,在于它的诞生和发展采用了“主动出击、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