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区域发展愈发不平衡、各区域差距日益拉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非均衡的区域发展现状与人力资本密切相关。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探讨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差异的原因。本文在梳理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机理的基础上,采用2008-2017年全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对MRW模型进行修正,详细讨论了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对现有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对Romer的知识积累模型、Lucas的人力资本模型和MRW模型进行较为详实的阐述;第三部分是现状分析,从人力资本的存量、结构、投资等多个维度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走势及差异;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主要是在增长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分区域分析了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效能的作用差异,进一步对实证结果进行了相关的稳健性检验。最后,将异质性因素纳入人力资本分析框架,提出三种基于不同教育水平下的人力资本类型,讨论了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差异。通过对人力资本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笔者得到如下结论:(1)全国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人力资本能显著的促进经济增长。具体分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均对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2)对人力资本异质性的分析结果显示,初级人力资本不利于经济的增长,中级人力资本的作用不显著,只有高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才能产生促进作用。分区域的实证结果显示,对东部地区起促进作用的人力资本为高级人力资本部分,而中级人力资本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由此,本文认为,中国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政府应保障各区域的教育资源均衡分布、积极引导人才的跨区域流动,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发展高等教育,改善我国目前以中低教育程度为主的人力资本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