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60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在术中电生理监测的辅助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患者面神经的保留情况以及影响面神经远期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01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患者中确诊为听神经瘤的患者60例,入组患者均经过由副教授及以上级别的高级神经外科医师实施手术,且为单侧听神经瘤切除术,并由同一名医师实施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所有患者均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在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及1年评估面神经的功能。记录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对研究结果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实施听神经瘤切除术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乙状窦后入路进行肿瘤切除。表现为听力下降30例(50%),面部麻木15例(25%),头痛14例(23.3%),耳鸣10例(16.7%),面部疼痛6例(10%),头晕4例(6.7%),其他症状4例(6.7%)。肿瘤小于2cm者2例(3.3%),2-3cm(包括2、3cm)者35例(58.3%),大于3cm者25例(38.4%)。其中全切除57例(95%),次全切除2例(3.3%),部分切除1例(1.7%)。60例患者中面神经完全解剖保留者51例(85%),部分保留共有8例(13.3%),术中情况不明,不能确定是否予以保留者1例(1.7%)。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术前面神经功能评估为H-B分级I级者49例,II级8例,III级3例。术后1周评估得出,H-B分级I级者7例,II级14例,III级30例,IV级7例,V级2例。术后6个月评估后,H-B分级I级者12例,II级19例,III级21例,IV级5例,V级1例。1年后进行评估,H-B分级I级者7例,II级21例,III级13例,IV级10例。分别统计不同的肿瘤直径、患者年龄以及患者症状持续时间所对应的术后1年面神经H-B分级情况。所得结果经过线性趋势检验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听神经瘤患者肿瘤的大小与术后1年患者面神经功能保留之间有线性相关性(P<0.05)。患者年龄因素以及症状持续时间因素与术后1年患者面神经功能保留之间无明显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听神经瘤患者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术,能够获得较好的面神经保留。听神经瘤患者肿瘤的直径与术后1年患者面神经功能保留之间有线性相关性,即肿瘤直径越大,术后远期神经功能的保留程度越低,患者的面神经功能H-B分级会越高;反之,肿瘤直径越小,术后远期神经功能的保留程度越高,患者的面神经功能H-B分级会越低。患者年龄因素以及症状持续时间因素与术后1年患者面神经功能保留之间无明显线性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