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控制者,其话语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受到国内外语言学家和教育家的普遍关注。教师话语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它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在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环境集中于课堂,对课堂依赖性很大。近年来,作为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英语教师话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分析,或者是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某个部分的单独分析和研究。相比较而言,对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整体性研究则较少。因此,本研究以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Long的互动假设理论和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为基础,通过对8位高一英语教师在阅读课堂的话语的观察和分析,将教师话语分为教师提问、教师指令、教师讲授和教师反馈这四个部分进行分析研究,并试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教师话语四个部分各自的使用频率及所占时间是多少?2.学生对教师话语的态度、评价及期待是什么?3.教师话语的功能分布情况如何?4.教师话语的实际使用效果如何?本研究对江西泰和中学的8位高一英语教师的阅读课堂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观察和实录,对这8位教师及其421位学生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9.0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用EXCEL软件分析课堂实录转写的数据。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总体而言,教师讲授占有整个教师话语量的最大比重。2.学生对教师话语的期待与评价大体一致。3.教师话语的四个部分在课堂中各行其职,并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4.所观察的教师话语基本上具有真实性,互动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本研究具有如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上,对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师话语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教师话语的研究领域,使该领域的研究进程继续向前推进。实践上,对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到自身语言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增加对其课堂话语的敏感度,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本研究有利于教师反思自身话语使用情况,发现问题,提高教师话语质量,进而改善我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