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之道——当前语境下的图像接受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文化是伴随着当代信息传媒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文化转型而出现的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如果把文化放到一个历史发展的时空中去认识,视觉文化也是文化发展这一“生态”链中必然出现的一环。视觉文化的出现,意味着人们接受世界,感受世界的方式的一种转变,相对于文字阅读的接受模式,在视觉文化语境下,在接受者的身份不变情况下,接受者的接受方式、心理过程和经验生成必然会出现新的特点,从对文字的理性阅读进入到对视觉文本的直觉观看,在脱离理性阅读的同时,也并不是简单的“所见即所得”,“所见”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最终人们所得到的如同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形象”评价:每人都生成属于自己的“仁智之见”。观看比较“简单”是有其自然道理的,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图像的直观性,而另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作为接受者的观者在图像接受时的接受状态。一方面直观性的图像文本很容易把接受者拉回到作品产生的情境,造成接受者向古典解释学所认为的那种接受地位的回归,另一方面是接受者的接受状态很容易受自身条件的影响,就像现象学所分析的那样,认为自己对图像的认识就是最本质性的认识,也就是“本质直观”。综合这些因素,观看比较简单也可以说是有理可查、有据可循的。但是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观看从观者自身出发,受多重因素影响,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不简单。观看之所以复杂,可以从文本自身和观者两个方面来看,从视觉文本自身来看,以照片为例,照片作为对往昔的一种记忆,在文本的在场与现实缺席之间划出了鸿沟,照片的多义性在根本上就植根于这种拍摄瞬间的在场与缺席这个悖论上,在场是作为图片的在场,缺席是作为现实的缺席,这个瞬间曾经存在过,现在在现实中已经不存在了,这就达成了主客之间对话的可能性。而视觉文本作为对所知的一种召唤,在图像的观看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视觉文本的主动性,将照片的不同观看者的不同的生活经历与欲望统统拉进文本之中,相同的视觉文本对不同的观看者自然引起不同的观看效果。观看在这两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方式与效果是相当复杂的。从观看者本身来看,观者与被观者在当前社会文化语境下是作为一种辩证关系统一于一身的。还是以照片为例,在照片拍摄过程中,从照片中被拍摄形象自身出发,最先的观看者是自己,必须由自己确定自己所向往的目标或者方向,然后是自己看到自己所希望的那样的形象,接着是摄影师看到的你,然后,当这张照片出现在不同的环境中的时候,作为观看者又看到了已经不是你了的你,在这种环境下,观看者赋予照片以故事然后满足照片的意义,当一个观看者离开这张照片的时候,他的观看随着文本的消失而结束,但是这张照片的故事远未结束,因为这其中的关系会随着情境关系的变化而更为复杂,因此,观看也并未结束。在现代社会中,伴随着成像功能的进步,人们对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开始有更多的忧虑,观看与观看他人观看的关系,使现代的人们把自己置身于一种新的关系网中,在这种生存状态下,人们在观看的监视下已经不是本真的自身,因此,面对照片这种视觉文本,人们能够看到的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中就会有重新的定位,正像桑塔格所说的,人们已经无可争议的留在了柏拉图的洞穴里,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能有一个柏拉图洞穴似的避风港,无疑是现代都市人的最为富有诗意的栖居地。艺术史曾被米歇尔归纳为视觉再现之语言再现的历史,这一结论也可以看出视觉文本与语言文字文本的相互补充、相互依赖性,在此基础之上,将两种文本接受最终定位到一个西方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上,通过文字文本与视觉文本、读者与观者的比较,来分析观看者的文本接受在当前语境下所展示出来新方式、新特点。文章第一章简单介绍视觉文化的文化背景以及读者向观者转变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第二章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当下所认为的观看“简单”的原因;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集中论述影响观看经验的众多因素,所有的因素都是围绕着观看不简单这个主题来展开的;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希望回到理论的高度,对前面材料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两组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即视觉文本与文字文本、观者与读者的比较,来分析在视觉文化流行的当下,观者的特殊性在哪里。
其他文献
股权分置现象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法制的
面对日趋严格的液体燃料硫含量标准及市场对低硫清洁油品的巨大需求,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开发各种油品脱硫技术,传统加氢脱硫工艺受到挑战。氧化脱硫技术以其脱硫率高、反应条
移动端媒体的兴起,“短平快”新闻成为主流,点击量成为标尺。在新媒体渠道大行其道的条件下,深度报道已经成为传统媒体重要的杀手锏。在这种情况下,地市级传统媒体要做好深度
民俗是一项非常独特的、具有挖掘潜力的旅游资源。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朝阳文化旅游,正以鲜明的民族品格,独特的文化内涵,厚重的历史氛围,显著的地域差距,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
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教学模式,沉浸式教学法在国外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它重视外语学习环境的创设,是一种将外语学习与环境有机融合的,并且根植于语言自身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是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第3大癌症,每年有超过70万新发病例,近60万患者死亡.我国是世界上HCC发生率较高的国
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曾国藩以家书的形式将中国传统仕宦家训推向了巅峰。曾国藩的家书记述了他治国理政、修身齐家的人生历程,既带有一般
随着中国英语学习者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机会越来越多,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能力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写作作为一种书面交际形式,能否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直接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商务谈判成为经贸领域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商务谈判是谈判者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商品贸易和服务的提供是通过谈判中建立的交易关系而
本文以锈革孔菌科的3种(Phellinus baumii、Phellinus linteus和Inonorus obliguus)真菌的液体发酵产物——菌丝体和发酵液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组分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