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感知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st1988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无线电具有感知、学习的能力,通过重构系统参数,以适应外界环境。频谱感知作为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成为了本文的研究重点。然而,认知无线网络中,信号形式多样,频谱拥挤,背景噪声和干扰严重,这对检测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认知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近况,并对以能量检测为代表的传统感知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其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性能恶化的缺点,因而引出了一种非线性的信号处理方法-随机共振技术,改善了接收端的信噪比。其次,研究了两种随机共振模型,即双稳态随机共振模型和阈值随机共振模型,并且分析了随机共振与能量检测相结合的算法。通过仿真发现,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检测性能得到了提升。最后,以能量检测为基础,在一种软件无线电平台USRP中,设计并实现了频谱感知系统。进一步,将Multi-Armed Bandit问题的解决策略应用于频谱感知控制流程中,减少了寻找空闲频段造成的时延,提高了传输效率,使得整个认知系统性能得到了改善。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固定频谱分配方式造成了频谱资源的短缺,许多宝贵的无线频谱资源经常空闲着,无法得到合理的利用,由此认知无线电技术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其基
在LTE或LTE-A系统中,协调波束成形技术可以使用户有效信道之间保持较低的相关性,提高空间分集增益,使用户容易接收辨别有效信号,抑制小区内或小区间用户的同时频信号干扰,实现干扰
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视频终端被用在多媒体通信领域,这些新的视频终端需要低复杂度的编码器及良好的抗误码性能。传统视频编码标准如MPEG和H.264,由于编码端复杂
为深入研究海杂波的性质,需要对大量的实测海杂波数据加以分析与验证。建立海杂波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海杂波数据,对海杂波的使用和研究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科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它不仅可以用于计算机网络科学,而且在社会网络科学、生物网络科学等都有广泛应用。而在所有
在无线传感网中,节点断电、故障等多种原因常导致传感节点数据丢失。同时,传感器节点能量和带宽均非常有限。本论文利用数据本身的稀疏性,在在稀疏重建的理论框架下,研究无线
在多用户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若多个用户的发送或接收信号占据同一时频资源块,则会产生多用户干扰。与系统噪声相比,多用户干扰往往对系统检测性能的影响更大,因此,对多用户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自组织网络以其组网灵活,抗毁性强等特点在军事、民用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解决多个用户如何高效的共享一个数据链路的问题,即多址接入问题,已
静止图像压缩标准JPEG2000采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和优化截断嵌入式块编码(EBCOT),在编码效率和复原图像质量上均优于其他传统算法。本文主要研究适用于航天领域的JPEG2000编码
无线自组网络是一种特殊的无线通信网络,具有快速、独立组网的特点,它不需要固定通信设备的支持,能够随着节点的加入、离开,以及节点的移动进行自组织、自管理。这些优势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