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得建筑业转型变得迫切起来。作为国际建筑业发展的主流,建筑工业化有着相比于传统行业很多的优点,诸如节约人工、减少工期、提高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等,但其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这是因为新的生产方式带来了新的利益相关者关系,而各个环节的参与方对这种关系缺乏了解的事实,使得他们不知道相比于传统的方式如何才能达到更高的效率,因此仍处于观望状态,而这便导致了现有产业链上配套企业的不完整。因此论文致力于从定量的角度来优化建筑工业化产业链上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基于产业链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在对比传统建筑业和建筑工业化的基础上,探索建筑工业化产业链的角色定位和相互联系。基于共生理论探索构建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共生系统的可能性,并建立拥有四个子系统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特征共生度和共生系数模型来表现利益相关者关系及其对系统的影响。通过万科公司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当前阶段产业链上值得优化的地方。通过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明确导致其不稳定的节点。分析结果显示,当前阶段开发商对整个系统的贡献较大,而构件供应商、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则应被优化,与此同时,用户对于工业化产品的需求不高也是一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包括提高用户需求、重视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构件供应商应逐渐实现“预制”向“定制”的转化、建立建筑工业化标准化体系以及利益相关者利益共生和信息共享等。该研究对建筑工业化产业链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稳定性的分析还能够减少建筑工业化系统的不确定性,对于推动建筑工业化在国内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