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血液及血液成分的有效供应是医院医疗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涉及到急诊突发用血、手术大量输血、临床治疗效果、病人经济费用以及医疗安全等诸多方面。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血液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使我国的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管理进入了法制化的管理阶段,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随着我国医疗疾病诊疗水平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整体水平的提高,血液及血液成分的临床需求量高速增长。血液是特殊的产品,由于各种血液成分有不同的保存要求和血清学特点,尤其是红细胞和单采血小板,保存期只有几天到几十天,用血量及用血时间的不确定性会造成适合的血液成分的种类及数量准备不足,而血液采集、检测、制备以及血型的复杂性均会影响血液的高效供应,急诊和手术用血如果临时组织采血是不可能及时满足需要的,因此,通过研究,确定合理有效的血液动态库存,采取措施既保证充足的临床用血又避免血液库存超量造成浪费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研究目的通过收集2003年-2012年的济南市临床用血数据,分析用血总量及各种血液成分用量,根据各医院医疗配置、重点诊疗特色、医疗诊治水平、医院所处地理区域位置、服务对象人群等不同特点,对不同医院(如不同级别、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特色等)进行总结和动态分析,找出济南市采供血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切实可行的预测模型,以有效指导无偿献血量和血型种类及血液库存量和血液资源分配,制定充足、合理和高效的采供血策略。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2003年-2012年济南血站无偿献血及临床血液成分的数据,包括:济南市各年份无偿献血人次、各年份临床血液及各种血液成分如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解冻红细胞、病毒灭活血浆、单采血小板、冷沉淀凝血因子等的临床使用量,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由于2005年济南市的成分输血刚刚起步,2007年后成分输血逐步步入稳定阶段,故选取2007年-2012年济南市中心医院临床用血总量和各型悬浮红细胞、单采血小板的临床使用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临床用血需求量的预测,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确立科学、合理的血液库存量,指导无偿献血。研究结果济南市采供血量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各临床用血医院依据诊疗特点,血液成分使用呈现不同的特点;济南市各年份临床用血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除全血外,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血浆、单采血小板、冷沉淀凝血因子均每年递增,其中单采血小板增幅最大,为43.92%。本研究选取临床用量最具代表性的悬浮红细胞和单采血小板、济南市中心医院的数据建立的各型临床使用量预测模型如下:悬浮红细胞:A型悬浮红细胞模型为ARMA(5,0): Ai=997.4865+0.17791×A(i-1)-0.07155×A(i-2)+0.40431×A(i-3)+0.29504×A(i-4)+0.19428×A(i-5)B型悬浮红细胞模型为ARMA(1,1): Bi=1088.743+1×B(i-1)+0.77315×ε(i-1)O型悬浮红细胞模型为ARMA(4,1): Oi=1198.895-0.3486×O(i-1)+0.43843×O(i-2)+0.16766×O(i-3)+0.38064×O(i-4)-0.75513×ε(i-1)AB型悬浮红细胞模型为ARMA(2,0): ABi=375.9115+0.31687×AB(i-1)+0.29675×SB(i-2)单采血小板:A型单采血小板模型为ARMA(1,0): Ai=35.21645+0.44359×A(i-1)B型悬浮红细胞模型为ARMA(1,1):Bi=35.70846+1×B(i-1)+0.66915×ε(i-1)O型悬浮红细胞模型为ARMA(1,1): Oi=20.45938+1×O(i-1)+0.6315×ε(i-1)AB型悬浮红细胞模型为ARMA(1,2): ABi=8.41516+1×AB(i-1)+0.57811×ε(i-1)+0.2453×ε(i-2)济南市中心医院血液成分临床用量的模型为ARMA(4,0): Yi=866.1631+0.46805×Y(i-1)+0.05572×Y(i-2)+0.12379×Y(i-3)+0.35244×Y(i-4)经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研究结论济南市临床各种血液成分的临床用量呈上升趋势;各医院的临床用血各有特点:所建立的各型悬浮红细胞的临床用血量预测模型,能够较科学、客观地反映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可用于预测济南市临床血液需求量,为建立合理有效的血液储备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