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不B,C不D”对举格式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均有出现,而且频率较高。本文立足于语料,采取定量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现代汉语中的“A不B,C不D”对举格式进行了多方面地考察:首先,考察了现代汉语“A不B,C不D"对举格式的语形特征。该格式的可见形式是否定副词“不”的间隔使用,与A、B和C、D构成固定格式,成对出现,整体框架可以看作是类复句的紧缩形式,前后两部分构造多数相同,整体匀称,并存在一定的变式;“A、C”和“B、D”的音节数量往往呈对称分布; “A不B”和“C不D”的位序大多数都是固定的,一般要受语义原则、趋旧原则、韵律原则以及习惯原则等因素的制约。其次,分析了现代汉语“A不B,C不D”对举格式构成成分的性质与搭配及语义。进入待嵌空位B、D的成分主要有动词、形容词以及谓词性短语和数词等,其所占比例分别是34.5%、1 0.6%、48.7%、0.2%;进入待嵌空位A、C的成分有体词性,包括表示人或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的名词性成分、代词、数量成分,以及谓词性成分,包括动词和形容词性成分;从数量上来说,A、C为体词性成分的格式有234条,占格式总数的60.6%,A、C为谓词性成分的格式占格式总量的36.3%,体词性成分远远多于谓词性成分的格式。从搭配上看,格式前后两肢“A、C”“B、D”的语法性质一般是相同的,也有个别性质不同搭配的现象,但是数量有限。从语义上看,待嵌空位都有一定的语义聚合,格式的构式义表现为四种类型,语义认知模式多样,语义功能凸显。再次,考察了现代汉语“A不B,C不D”格式两肢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句法关系与句法功能。我们将该格式主要概括为五种类型:主谓结构(71.8%),偏正结构(13.7%),述补结构(11.2%),动宾结构(1.8%)及其他(1.5%);根据“A不B,C不D”格式构成成分的结构关系,我们归纳出两大类型(联合关系、偏正关系)中的七种小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顺承关系、选择关系和假设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在句法功能方面,我们发现,该格式不仅可以充当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句法成分,还可以充当分句,甚至可以单独成句。最后,考察了现代汉语“A不B,C不D”对举格式的语用价值。“A不B,C不D”对举格式的语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语体色彩(兼具书面语和口语色彩)、感情色彩(囊括褒贬中三种感情色彩)、表达功能(话题焦点凸现功能、经济简约性、韵律性)、修辞效果(运用对偶、层递、回环、互文、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等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