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它利用入射光波在介质与金属薄膜界面处发生全内发射现象时产生的倏逝波,激发沿环境介质与金属薄膜界面传播的表面等离子体波(Surface Plasmon Wave,SPW),当入射角或入射波长为某一值时,倏逝波的波矢与表面等离子体波相等,二者将发生共振,使得倏逝波能量被吸收,反射光强度急剧下降,光谱图上出现共振峰。当紧靠在金属薄膜表面的环境介质折射率变化时,共振峰位置将改变,这就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是一种将光纤传感技术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理论,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原理以及共振条件,并阐述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激发方式和检测方法。接下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模光纤楔形结构的新型光纤SPR传感器,并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这种新型传感器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楔角、纤芯折射率、金属种类及膜厚等参数对其SPR激励特性的影响。然后,基于仿真结果制作传感探头,搭建实验系统,并利用该种新型传感器对甘油水溶液进行了检测实验,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这种新型SPR传感结构的可用性。最后,在单模光纤楔形SPR传感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拓展了一种基于双芯光纤的锥形SPR传感器,并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验证了这种新型传感器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