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安全、高速且低碳的公共交通方式,由于运量大,单位乘客能耗在交通方式中处于较低水平。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总能耗不断提升,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进行节能优化。由于列车在站间运行过程中牵引消耗的能量根据站间运行时间以及列车的运行情况决定,为了降低牵引能耗,一方面可以在列车运行图中为部分车次分配较长的站间运行时间,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列车在给定运行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安全、高速且低碳的公共交通方式,由于运量大,单位乘客能耗在交通方式中处于较低水平。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总能耗不断提升,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进行节能优化。由于列车在站间运行过程中牵引消耗的能量根据站间运行时间以及列车的运行情况决定,为了降低牵引能耗,一方面可以在列车运行图中为部分车次分配较长的站间运行时间,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列车在给定运行时间下的运行情况。在实际运营中,列车的站间运行时分取决于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ATS)中预存的列车运行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于不同的站间运行时分与运行曲线。列车自动驾驶(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ATO)系统根据与各运行等级对应的预存列车运行曲线进行列车控制,保证列车运行时间与ATS系统所给定运行等级的运行时间相同。本文首先对ATO系统中预存的列车运行曲线进行节能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随机运营场景的列车运行等级鲁棒优化方法,并研究基于运行等级选择和再生制动能利用的列车运行图与车底周转计划一体化编制,以实现列车节能运行的目标。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速度距离网络的列车运行曲线优化。根据列车动力学模型建立列车运行曲线优化模型,通过离散化速度与距离,将该模型转换为离散的速度距离网络模型。通过拉格朗日松弛,将原问题转换为最短路径问题,并使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基于列车运行曲线特性,使用网络重构方法降低求解精度对运算时间的需求。基于亦庄线数据测试了不同算法的效果,证明了拉格朗日松弛与网络重构方法的有效性。(2)基于随机运营场景的列车运行等级鲁棒优化。以最小化各场景能耗与停站时间扰动导致的延误为目标,建立了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以确定各列车运行等级的运行时间。通过引入辅助变量与约束,将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转换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使用优化软件CPLEX实现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本文基于亦庄线客流数据生成停站时间扰动场景,同时考虑多个扰动场景进行鲁棒性优化,并通过列车运行调整仿真对比了优化后的运行等级组合与固定时间间隔的运行等级组合在相同停站时间扰动场景下的效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运行等级组合能更有效地降低延误。(3)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节能优化。通过开行方案考虑各时间段客流需求,对各车次分配合适的运行等级以实现节能效果,建立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进行列车运行图与车底周转计划一体优化。考虑到列车运行图的规律性,本文提出两种模型扩展以保证平峰期车次选择相同的运行等级。通过亦庄线数据对比了不同模型与实际运行图的效果,结果表明平峰期自由选择运行等级的一体化运行图与车底周转计划优化模型在所有模型中取得了最优的目标函数值。本文在运行图节能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考虑再生制动能利用量的优化模型,并提出分步方法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考虑再生制动能的运行图模型较未考虑再生制动能的模型能有效提高再生制动能利用量,且当发车间隔缩短时,再生制动能利用量的提升幅度增大。本文共有图39幅,表16个,引用参考文献65篇。
其他文献
有砟轨道具有弹性好、噪音低、后期维护较容易的优点,在我国广泛应用。有砟轨道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道床,道床在线路长期运营中会产生诸如道砟磨耗、破碎、道床不均匀沉降等一系列病害,进而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和安全,工务部门针对有砟道床病害进行的维修养护作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增加道床的稳定性,减缓不均匀沉降,延长有砟道床的维修周期和使用寿命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目前增加有砟道床力学性能,提升道床
当今,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欧、中亚地区联系日益密切,尤其以中欧、中亚班列为代表,极大推动了中国同欧洲、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大量的贸易需求使我国进口集装箱运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这对口岸站集装箱换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口岸站集装箱换装场的设计与仿真进行了研究,以提高换装场的作业能力和换装效率。论文首先总结了我国铁路口岸站的类型、组成、通关模式与作业流程,然后介绍了两种适用于
作为庞大的复杂系统,网络化运营下的地铁系统一旦发生列车运行中断,会严重影响乘客正常出行,引发客流滞留且极易引发安全事故。达到一定条件时,地铁管理部门会启动地面公交应急接驳的方式进行应急处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对中断条件下滞留客流情况缺乏精细化把握,应急部门常常难以确保应急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也不利于最大程度保障乘客出行,因此合理估算中断下的滞留客流数量与去向分布,在应急辅助决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
在我国“十三五”期间,轨道交通得到快速发展,由此引发的环境振动问题日益严峻,而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身处周围环境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对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减隔振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波阻板(WIB)隔振为出发点,从理论解析与有限元分析两个方面展开,对运行列车引起地面隔振的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得到的结论如下:1.根据弹性波的传播理论,采用模态分析
车顶高压设备外绝缘污闪问题一直是威胁动车组安全可靠运行的重大隐患,研究并解决车顶高压设备外绝缘污闪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在车顶高压设备外绝缘的金属裸露部位加装绝缘护套,以此来延长泄漏电流爬电距离,进而降低设备外绝缘发生污闪的概率。在将此种方案应用于实际时,污闪发生的概率确实大为降低,但绝缘护套内表面会出现灼烧放电问题,此问题威胁着高压设备的安全运行。本文以动车组车顶高压电缆终
地铁列车车载ATC设备是保障地铁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设备。当车载ATC设备发生故障时,可能导致列车运行晚点、列车回库检修等情况,给列车的运营造成损失。对地铁列车车载ATC设备的故障进行归纳分析,进而实现故障的自动化诊断和预警,是提高列车运行效率的必要手段。目前,地铁列车车载ATC设备信息记录不规范、监测信号不全面、预警手段欠缺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设计开发信号检测单元的软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于其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等特点成为大中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列车自动运行智能控制方法是保证其安全平稳和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路网规模大量的扩张,列车运行条件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在列车运行环境、线路条件等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现有基于经验参数建立的单一环境列车运行模型不能全面的描述列车动力学实际运行状态。同时在带有强非线性的列车运行条件下,如何提高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延误率低、占用地表空间小等特点,选择轨道交通出行的乘客数量逐年增多,客流压力随之增大。车站作为连接线网的关键节点,人员密集,流动性强,是客流集散的主要关口,如何保证乘客安全出行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重中之重。避免因客流太密集导致的安全事故,最有效的举措是建立预警体系,提前察觉安全隐患,提出科学的安全预案,防患于未然。本文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特性进行研究,时间上特性表现
“十三五”规划计划在2020年基本建成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现代化铁路交通运输体系,这对无缝线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大部分无缝线路焊接工艺采用了闪光焊,然而焊接接头成了铁路上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进行焊后热处理来改善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利用计算机模拟来仿真热处理的冷却过程能够较为准确模拟冷却过程流场和温度场,能进一步了解热处理过程如何改善组织和机械性能,提高钢轨焊接质量。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是制定合理
由于铁路运输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载重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钢轨的服役条件变得越来越恶劣,现有钢轨的损伤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研发更高性能的钢轨成为了当前的研究重点。钢铁材料的相变与微观组织对钢的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钢的相变与微观组织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Mn-Si-Cr系贝氏体钢为研究对象,对控冷钢轨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详细表征,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冷处理和微合金化的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