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硼荧(BODIPY)类荧光染料具有优良的光物理性质,例如较高的摩尔消光系数、较高的光稳定性、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等。光致变色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已被广泛运用于相关的工业当中,目前它们潜在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二噻吩乙烯类化合物由于具有较好的溶解性、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疲劳性而成为光致变色材料的重点研究对象。三苯胺具有典型的刚性结构,同时还是很好的荧光团,所以对其衍生物的研究,也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基于以上各类化合物的独特特性,本论文在第二章以BODIPY荧光团为核,通过典型的Sonogashira反应,连接BODIPY、萘酰亚胺、二芳基烯光致变色团等荧光团,合成了一系列的新型荧光染料,并对合成出来的新化合物进行了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电化学测定和分析。
第三章以三苯胺为核,分别通过Sonogashira反应和Suzuki反应合成了五个星型树枝状化合物,通过对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和分析,肯定两个化合物据有明显的光致变色性能,并且还具有不错的荧光强度。像这样既有荧光又有光致变色现象是我们拟获得的理想目标产物。
第四章利用Sonogashira反应和Stille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哑铃型新型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并对他们进行了紫外吸收、荧光发射、电化学的测定和性能分析。并且创造性的合成了多噻吩炔的自身偶联产品,经测定该产物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为我们的合成探索了一条新的思路。
第五章主要以二芳基烯光致变色活性单元作为核,利用Stille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三个树枝状化合物,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测定,比较不同外围树枝结构的基团对化合物变色性能的影响。
第六章对全文做出总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