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与战争结束后长期对朝鲜实施敌视政策,加之朝鲜为更新军事技术,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朝鲜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决心发展自己的核武器。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开始对朝鲜发展核武器的计划进行密切关注,尽管1985年在美国与苏联的共同压力之下,朝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根据该条约所进行的核查并未顺利进行,这最终导致了1994年第一次朝核危机的爆发,虽然克林顿政府与金正日所领导的朝鲜政府通过签署《框架协议》解决了第一次朝核危机,但由于美朝之间并未建立起政治互信,《框架协议》的执行并不顺利,美朝围绕着检查朝鲜核设施和帮助朝鲜建设轻水反应堆问题不断产生纠纷。1999年,以佩里为首的对朝政策评审小组发布的《佩里报告》对克林顿政府的对朝政策进行评估。布什上台之后,对朝政策发生改变。2002年,美国指责朝鲜重新开始进行铀浓缩计划,从而导致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可以说,此次危机之所以发生,与布什政府所推行的核政策、美国政府主张对朝推行“鹰派接触”的势力占主导以及美国试图巩固美日韩同盟都有密切关联。危机爆发后,美国在对朝鲜进行公开的谴责和警告的同时,也拟定了经济制裁与军事解决方案,但鉴于制裁与战争无益于解决危机,美国被迫转而通过采取六方会谈等和平方式以寻求解决之道。在六方会谈中美国提出“行动对行动”原则,但由于美朝双发在利益诉求方面分歧过大,六方会谈前景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