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200对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影响及机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mtz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我科初诊成人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D200表达对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CD200表达对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2018年4月-2020年12月初诊的86例成人AML(非M3)患者。收集这些病人的临床信息,同时随访病人的生存情况,分析CD200表达情况与1年生存(OS)率的关系。对其中进行了化疗的AML患者进一步评估,分析CD200表达与患者其他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CD200表达等因素与第一次化疗后完全缓解(CR)率的关系。并分析CD200表达对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纳入研究的86例患者中,其中60例患者进行了化疗,根据CD200表达情况分为CD200+AML组和CD200-AML组,两组之间,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初诊时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等参数没有差异。CD200+AML组与CD200-AML组之间CR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对CR率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D200是第一次化疗后完全缓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CD200阴性组获得CR的概率为CD200阳性组的4.15倍(p=0.018)。其中,根据2021年AML的NCCN指南分层,归为预后中等的有30例,比较CD200阴性和CD200阳性两亚组之间CR率,CD200阴性亚组CR率有高于CD200阳性亚组的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6)。CD200+AML组与CD200-AML组间1年OS率无差异。纳入研究的患者中,CD200+AML组和CD200-AML组间的T淋巴细胞、调节T淋巴细胞、NK细胞等各亚群占WBC百分比无显著差异。结论综上,本研究的数据显示,CD200表达在成人AML(非M3)患者提示第一疗程化疗后缓解率较差,本研究目前随访到的1年生存期数据与CD200表达无统计学相关性。而预后中等风险患者中,CD200表达与CR率有相关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我们的数据提示,CD200表达对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载铜绿假单胞菌DNA疫苗温敏水凝胶系统并评价其诱导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水平。方法:利用静电相互作用制备阳离子聚合物/p DNA复合物,通过简单物理混合制备载阳离子聚合物/p NDA复合物的温敏水凝胶系统。分析PLGA-PEG-PLGA水凝胶的相变温度、胶束粒径分布、细胞毒性、细胞摄取、体外释放性能及体内降解情况;分别用PBS、PLGA-PEG-PLGA水凝胶(Hydrogel)、in v
第一部分基于靶向代谢组学的精神分裂患者血浆生物标志物筛选背景及目的: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体内的代谢紊乱是该疾病重要的致病因素,本研究旨在利用靶向代谢组学鉴定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脂质和氨基酸生物标志物。方法: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m-Mass spectrum,LC-MS)的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
背景:儿童性早熟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儿童常见内分泌疾病之一。性早熟表现为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导致患儿身体外形改变;同时过早进入青春期影响患儿骨骼生长,造成成年身材矮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alogs,Gn RHa)作为性早熟的主要用药,其改善患儿最终成年身高的作用毋庸置疑。但药物治疗周期长,疾病所致的肥胖、乳房增大等身体外形改
研究背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胶质瘤(Glioma),约占颅内肿瘤的44.69%,居颅内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现阶段,肿瘤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胶质瘤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难以令人满意,据统计其五年生存率仅约为5%。总体上看对于该类肿瘤的治疗尚缺乏特效方法,肿瘤病理生理学研究证实胶质瘤细胞因其过度增殖、对临近组织的恶性侵袭及多发性化疗药物耐药等病理机制是该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其中,过度增
目的通过比较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与传统抗凝剂的优缺点,在肝硬化人群中,对于需抗凝治疗的患者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在英文数据库如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以及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使用NOS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使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研究,有1篇为随机对照试验,6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
目的:研究撤热存津颗粒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pSS组选择阴虚燥热证pSS患者30例,健康组选择健康人20例,检测两组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Th17/Treg及IL-6、IL-17A浓度的差异。pSS组的治疗方案为口服撤热存津颗粒(每次30g,每日3次,冲服),疗程为3个月,比较其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ESSPRI、
背景:重度抑郁症(MD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危害性大且机制不清,亟待明确新的发病机制。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微生物-肠-脑轴(MGB)调节抑郁患者大脑功能和行为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但其潜在分子机制并不明确。脂质是大脑的主要组成成分,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都伴有脂质紊乱;本团队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与脂质紊乱存在关联。在此基础上,肠道微生物与脂质关联性也被多次报道。但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明
研究背景巨型囊泡(Giant vesicle,GV)是一种直径在1~100μm的球形脂质囊泡结构,因其尺寸和膜结构与细胞相似,作为细胞及细胞膜模型被广泛用于模拟细胞大小隔室、膜行为以及功能等研究。电形成法是GV制备最常用的的方法之一,但是在离子浓度高于50 mmol/L的溶液条件下很难有效产生GV,这极大限制了电形成法在生理盐水等高浓度离子溶液条件下的应用。研究发现,离子主要通过对脂质膜的影响和电
研究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据统计65岁以上人群的罹患率达1-2%。其临床上表现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其病理学特征表现为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丧失和残存DA能神经元内Lewy小
背景:研究了癌症相关性缺血性脑梗死(CAI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并构建了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8例患有癌症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癌症组。另外,随机选择同期住院接受常规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了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数据和影像学特征。采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