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一种企业形式,在古老的中国社会中,家族企业是封建政权和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附属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受政策的限制,中国家族企业或销声匿迹或以一种变相或潜伏的形态隐藏着。人们对家族企业逐渐形成一种负面的看法,家族企业成了封闭、落后和低效率的代名词。改革开放以来,以家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根据《福布斯》中文版2013年发布“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7月31日,A股民营上市公司一共1431家,其中711家为民营上市的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占比49.7%。然而,家族企业上市后,家族“一股独大”现象、代理冲突、家族管理还是聘请职业经理人团队以及如何实施家族企业权杖的交替等问题也相继暴露出来。本文以代理理论、管家理论和资源基础观为理论根据,从家族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征——家族涉入展开研究,试图探究家族涉入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论文从家族所有权涉入度、家族管理权涉入度和家族传承意愿三个维度探讨家族涉入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在对已有研究文献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家族涉入度与企业绩效的六个假设。然后,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至2011年间A股上市的410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最终得到了以下重要结论:(1)家族所有权涉入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即家族所有权比例存在一定的临界范围,家族所有权比例在临界范围内时最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2)家族管理权涉入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意味着家族管理权涉入度存在一定的临界值或临界范围,低于或高于这个临界值,都会影响企业绩效的提升。文章通过高管中家族成员的任职比例和家族成员的管理涉入度两方面的结论,总结出最优的家族成员参与管理的两种组合;(3)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家族传承意愿对企业绩效存在负面影响,尤其是家族经营管理权的传承意愿,即第二代家族成员参与管理阻碍了企业绩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