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化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如今,赴异国旅行的游客不单是为了欣赏异国美景,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当地历史文化方面的精神的、物质的、口头的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园林的建筑技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如今,赴异国旅行的游客不单是为了欣赏异国美景,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当地历史文化方面的精神的、物质的、口头的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园林的建筑技巧与风格独特,其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国园林”英译介绍可以帮助异国人士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同时激发他们实地旅游的愿望。
中国园林介绍通常言辞华美,文采浓郁,而英语旅游文体大多风格简约,表达直观通俗,不像汉语用词讲究。为实现中国同其他英语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其了解中国园林的魅力所在,园林介绍必须实现双语之间的对等翻译。
本篇论文以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王满良教授英译《颐和园》个案分析,进而对“中国园林”介绍英译中常用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讨论。尤金·奈达从交际法的视角对翻译进行研究,翻译视为一种交流方式。功能对等理论客观地表现出了翻译最基本的功能,即进行双语间的信息交流。根据尤金·奈达对翻译的定义,语义与文体是“对等”的两个方面。在他的功能对等理论中,奈达以“读者反应论”作为评判译文的标准。“读者反应论”是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主要尺度。功能对等理论并未对译文充分性设定一个固定的衡量标准,而是以最大程度的对等到最小程度的对等为尺度进行衡量,允许译文的多样性。
译文的衡量标准主要是根据“读者反应论”以及最大到最小程度的对等来讨论的。本文对王满良教授的英译《颐和园》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语义和文体两方面对功能对等进行研究;在上述翻译标准的指导下,本文对“中国园林”英译介绍的常用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最后,本文指出现有的“中国园林"英译介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中国园林”英译介绍的未来发展给予期望。
其他文献
翻译批评对翻译研究来说非常重要,但同时也是一个难题。翻译学者为建立有效的翻译质量评价模式做出了很多尝试。如Julian House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建立了翻译质量评估模式;Kath
对于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中最困惑的问题之一就是英语同义词的辨析。因为一方面,英语中有很多同义词;而另一方面,同义词辨析的能力已经成为考察英语水平的一个关键指
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下有机肥施用量对华北潮土理化特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该区域土壤培肥及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以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裂区设计,
语音是第二语言学习以及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了语音的重要性,并在国内外出现了相当大一部分的关于语音学习的研究。然而,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学习策
生活中,您可能遇到过这类问题:对于您精心制作的营养大餐,孩子并不爱吃。您努力控制情绪,苦口婆心地劝说,但孩子只是很为难地吃下两口,并表示不满。那么,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1.确认孩子是否不舒服 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食欲满满,胃口大开。如果孩子偶尔对您制作的饭菜,表示不想吃,您可以先和他进行交流:哪里不舒服?为什么不想吃饭?然后,您可以回忆最近一两日孩子的进食、饮水状况,大便情况,以及他
针对当前红壤坡耕地耕层瘠薄化问题,研究耕作深度及培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作物产量及耕层土壤质量的影响。试验以免耕(NT)、耕翻10 cm(P10)、耕翻20 cm(P20)、耕翻30 cm(P30)为主处理,以单施化肥(NPK)和有机无机配施(NPK+OM)为副处理设置裂区试验,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观测,并评价不同处理下耕层土壤质量。结果表明:(1)与NT处理相比,P10、P20、P30处
天气逐渐转凉后,大地换上新装,满目尽是秋季美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叶黄素的功劳。秋天的主角 叶黄素是存在于植物的叶、花、果中的一种类胡萝卜素。目前,科学界已经发现的类胡萝卜素大约有600种,如β-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番茄红素、虾青素等。因为类胡萝卜素的存在,大自然才会如此绚丽多彩。叶黄素是一种黄色的脂溶性物质,和叶绿素一起存在于植物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内
在丹江口柑橘主产区42个柑橘园采集了土壤和叶片样品并进行养分测定,旨在研究土壤和叶片营养元素状况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97.6%的柑橘园土壤pH值适宜柑橘生长;土壤有机质、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