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地区是中国北方重要制瓷区之一,在金代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制瓷业的发展继承了北宋的繁荣局面。河津窑作为晋南地区重要的瓷窑址之一,制瓷历史悠久,唐代已有瓷器烧造,宋金为其鼎盛时期。但历来学术界对河津窑的分布和制瓷面貌了解甚少,随着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河津市文物局对河津固镇窑址进行抢救发掘,为研究宋金时期河津窑的制瓷流程和烧造工艺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通过对河津固镇瓷窑址四号作坊出土瓷盘的初步整理,从类型分析、工艺特征和其他窑口的比对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对于了解整个固镇瓷窑址金代制瓷工艺及其他窑址同类瓷盘制作工艺的对比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材料。文章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为绪论部分,主要对固镇瓷窑址、四号作坊和瓷盘出土概况进行介绍,回顾了有关金代陶瓷、山西地区宋金陶瓷和河津固镇窑出土瓷盘的研究状态,并阐述了本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和第三章为本文研究的主体部分。首先运用考古类型学对这批瓷盘进行类型划分,归纳出瓷盘以粗白瓷为主,分为弧腹盘和折腹盘两类。其次通过对瓷盘尺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固镇窑四号作坊瓷盘的生产模式。第三,根据笔者在整理过程中所观察瓷盘在胎釉、化妆土、装饰、装烧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来研究固镇瓷窑址四号作坊瓷盘的制瓷流程和装烧工艺,得出瓷盘均采用轮制法拉坯成型,施化妆土及釉水采用浸釉法。装饰技法以金代固镇窑最为流行的白地黑花为主要装饰。装烧工艺分涩圈叠烧和圈足粘泥钉覆烧两种,主要以前者为主。最后,通过固镇窑四号作坊出土瓷盘与其他窑址出土瓷盘在形制、装饰技法和装烧工艺等方面进行对比,探讨各窑业在制瓷工艺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