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社会责任的培养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fhv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在21世纪首次提出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2016年发布,社会责任被列为“责任担当”素养的第一项,党和国家对社会责任培养高度重视。为加强社会责任教育,2017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将社会责任作为生物学核心素养之一。首先,通过阅读、分析和比较大量文献,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对社会责任、核心素养进行概念界定。结合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社会责任的内涵,展开对关注热点、理性判断,科学实践、解决问题,保护环境、和谐发展,关爱生命、健康生活的调查研究,旨在提高教师对社会责任内容、作用的认知,为一线生物学教师有效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提供帮助与参考。其次,通过问卷对德州、济南、滨州地区的6所高中的884名学生以及20所高中的一线生物学教师进行社会责任调查。调查发现,学生社会责任四个维度的发展水平不同,大部分学生停留在责任认知层面,责任的行动力、执行力不强,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少,获取社会责任的渠道单一。教师总体上对生物学领域的社会责任关注与认同程度较高,但落实社会责任教育缺乏主动性,普遍认为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三,本文提出深入挖掘教材、利用社会热点、加强生活化教学和生物科学史教学等四个方面的课堂教学策略,并根据相应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外活动中通过研究性学习、组织科技社团、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形式,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有效落实学校中的社会责任教育,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将社会责任纳入综合评价体系;学校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社会责任教育的主动性;教师积极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最后,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习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教学是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新课标提出了物理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这对物理习题教学是一种新的挑战。在新课标核心素养背景下,物理习题教学如何开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了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确定了研究的目的及思路,分析了研究的理论基础。针对研究问题,编制了反映高中物理习题教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虽然学习兴趣的意义和作用被广为认同,但我国教育对兴趣的重视程度仍不理想,自高考改革后,物理选考的情况不容乐观。研究高一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及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打破新高考下物理选考的尴尬处境具有重要意义。以修订的科学教育相关性中文版问卷为研究工具,对聊城
初中是学生由具体形象逻辑思维向形式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变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数学技能与思想方法的掌握,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但是,受课堂时间有限、教学任务重的影响,导致概念学习只停留于表面,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概念。因此,本文开展基于变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探究,研究了初中概念教学课运用变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原则和策略,旨在运用变式教学法解决初中数学概念课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布与实施对高中化学教学做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化学教师要围绕“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进行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有效开展化学教学评价,寻找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探索并使用更加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这对化学教师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如何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规定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去设计化学课堂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教学形式不断涌现。2020年肆虐的新冠疫情,加快了混合式教学发展的步伐。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线上和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如何将其更好地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法,综述了国内外对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对混合式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重点介绍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和具体形式,确定了利用混合式教学开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为
高考是我国目前普遍推行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是我国最高规格的文化教育选拔性考试。化学是高考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化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实验部分一直是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化学高考的重要考点。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教师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综合归纳法,以高考化学实验题为
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不断修订,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抽象”活动主要是存在与概念形成阶段,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数学抽象素养的重要环节。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将数学概念的教学与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相结合,促进学生抽象能力的发展。首先论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和数学抽象素养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建构教学策略研究的基本框架。根据《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内容聚焦大概念”,核心概念对构建生物学大概念和培养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作用。核心概念是生物学学科的核心,是对原理和理论的基本解释,对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及迁移应用生物学知识具有最基础性的作用。深度学习重视学习者的理解性学习,能够主动地寻找多渠道获取新信息,并将它们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一步实现有效的迁移应用及解决复杂问题。组织生物学核心概
在“互联网+”时代,“微课程”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在理论上,微课程与核心素养结合的理论研究不多。在实践上,长期以来教师对于新兴的微课程的设计开发方面存在困扰,微课程设计缺乏系统的流程,教学效果甚微。所以,论文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微课程研究不仅丰富微课程研究的理论,而且能帮助高中化学教师运用众多网络资源去解决平时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跟随科学系统的微课程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和素养水平。论文紧紧
教学设计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评估三个方面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三者的一致性,可以检测教师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获得有效教学的充分证据。本研究依据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体系中的分类表,从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对教学目标、活动及教学评估的一致性进行检测,为教师编制有效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以布卢姆分类表为基础构建《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