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哲学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来讲,其实是一种相对年轻的哲学领域。基于对中国古代思想的研究,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思想研究,发现政治哲学又贯穿于先秦时期各思想学派之中,这是由于社会与政治的需要。儒学作为先秦时期主要的学派,其产生也是缘由于此:建构和谐、安定的社会,即对于善的思考和探索,政治哲学所要做的工作便是引导我们向善的方向行动。荀子作为先秦时期最后一位大儒,批判性的吸收各家学派理论,对传统儒家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这种完善更多的集中在荀子的一系列政治思想当中。荀子所构建的政治理论体系之归宿便是建立“正理平治”的王道之国家,基于此目标,荀子主要借鉴法家的“法”思想,并作为一种政治手段,提出“隆礼至法”。笔者以荀子的“法”为核心,通过梳理荀子的“法”思想,进而把握荀子的政治哲学理论。以荀子的人性论、天人观为基点,探求荀子提出“法”理论的正当性。荀子不同于孔孟等传统儒家学者,更注重于现实因素,强调对人的治理,通过教化和礼乐刑政去约束各个阶层,形成“重民→理官→尊君”的政治脉络,这其中皆有“法”思想的存在,但荀子之“法”是继承孔子“礼”之根本价值,为迎合时代之需,对法家思想进行的批判性借鉴。荀子提出的“礼法”思想丰富了“礼”的意涵,增大了“礼”的外在规范性,将传统儒家之内在、绵柔之“礼”变为外在、刚硬之“礼法”。在战争频发的战国时期,荀子所提出的“法”的政治哲学思想为当时提供了一套政治方案,对于当今的社会生活,这套理论同样有着明显的参考价值,因此我们也需要对其理论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之,通过梳理荀子“法”思想,从而探索荀子的政治理论体系,厘清荀子“法”思想之于构建“正理平治”社会的意义,并进行一种现代转化,这便是笔者接下来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