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有效消纳固体废弃物-赤泥的方法,拟将赤泥用于路基工程。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GDS动三轴仪对赤泥改良黄土进行了循环加载试验,在大量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含水率、不同围压、不同动应力幅值和不同频率下赤泥基材料改良黄土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因素对动应力应变关系、累积塑性应变及临界动应力、动弹性模量及阻尼比、动强度曲线的影响,考虑改良土的浸出毒性,并与未改良黄土进行了简单对比。为赤泥在路基工程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降低传统固化材料-水泥、石灰等的使用,从而可有效消纳赤泥、降低工程成本,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结论:(1)赤泥改良黄土动应力应变曲线具有非线性、滞后性及变形累积性,动本构关系基本符合Hardin-Drnevich的双曲线模型。改良土具有类似混凝土突然脆性破坏的特征,不同含水率下改良土滞回曲线基本包括三个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应变累积阶段,破坏阶段;试样破坏前含水率越高其累积塑性变形量越大,改善了土体破坏时的脆性。(2)累积塑性应变随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增加,随围压增大而减小;在不同动应力幅值作用下随振次的增加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稳定型和破坏型。当含水率处于最优含水率附近时,试样累积塑性变形最小,且含水率过高时降低尤为显著。改良土ε_p-N曲线基本符合Monismith模型,依据长期稳定性影响因子—幂指数b可简单判定土体在循环振动作用下的稳定—破坏状态,为土体长期动力稳定性评价及基于累积变形控制的路基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3)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变幅值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用二次函数对其进行拟合得到了良好的效果;阻尼比随动应变幅值的增大先略微减小再增大,呈“对勾型”。动弹性模量在改良土最优含水率处达到最大,含水率过小或者过大都会使动弹性模量减小,且含水率过高时动弹性模量下降明显;阻尼比在含水率较高时较大。当动应变幅值较小时,频率越低改良土动弹性模量越大,当应变幅值较大时,频率越高则动弹性模量越大;较高频率加载时赤泥改良土阻尼较大。(4)与未改良前黄土相比,黄土破坏前塑性变形较大,有明显征兆,而改良土则具有突然脆性破坏的特征;赤泥的掺入可有效改善过湿黄土的状态,动弹性模量较黄土提高了4倍以上,其阻尼比低于黄土。改良土临界动应力达600-650 kPa,远高于路基土承受的实际动荷载水平。改良土浸出液的有害元素浓度远低于相关标准,不具有浸出毒性特征,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综合来看,赤泥的掺入提高了黄土抵抗动荷载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