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视角下中美媒体对人工智能报道的态度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T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I作为近十几年科技发展的一股强势动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科技浪潮,尤其以中美两国的人工智能为首,发展势能强劲而又各有不同。因此,了解目前国际社会上的人工智能元首——中美两国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和倾向对于了解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走向至关重要。本文借助评价理论体系中的态度资源系统理论,以《人民日报》、《纽约时报》为样本,选取近五年来两国有关人工智能的新闻文章,对其中的词语、语句进行编码,最终得到《人民日报》共计704个态度资源编码,以及《纽约时报》788个态度资源编码,并对所有编码进行卡方检验,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按照总体态度资源分布来说,两国报纸均表示明显的倾向态度,即支持人工智能在国内的继续发展。此外,《人民日报》中鉴赏资源使用最多,情感资源使用最少,这表明《人民日报》在宣传引导时以鉴赏资源为主,不直接表明对人工智能的好恶,而是较多得展示社会对人工智能的使用现状,使用反馈,以及人工智能对于社会的价值判断等方面,从而较为隐含地表述观点。在《纽约时报》中,与《人民日报》相似,同样以鉴赏资源为主,但总体情感资源占比较高于《人民日报》中所用情感词语较多,有较明显得情感引导倾向。
  此外,在消极资源方面,《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中均以安全/不安全资源为主要情感要素,且总体上均认为人工智能存在较大的不安定性。并且在构成性资源方面,两国报纸总体上也都以消极为主,这表明中美两国都同样认识到了人工智能在当前发展阶段中仍存在较严重的各要素或与各社会主体之间的不平衡,未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较明显的分歧在于,首先在满意/不满意这一情感要素,《人民日报》总体上对人工智能的当前发展现状持满意态度,而《纽约时报》则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不满意情感。其次在韧性判断上,《人民日报》为积极态度,认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强大,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稳固支撑。但《纽约时报》恰恰相反,总体上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较为薄弱,易被攻击,操作系统易崩溃等,远远不够强大。然后在正当性判断上,《人民日报》中的正当性资源较多,而《纽约时报》则将主要着眼点放在人工智能操作的不正当上面,例如盗取隐私,在面部识别时带有种族歧视等问题。最后在社会价值这一鉴赏资源方面,《人民日报》总体上态度积极,积极性资源几乎是消极性资源的四倍,因此主要肯定了人工智能的正面社会影响。而在《纽约时报》中,积极资源与消极资源编码数量不分上下,这表明在当前人工智能遍布各行业的现状之下,《纽约时报》也十分强调人工智能的社会危害,并大力倡导各企业各团体以及个人对于人工智能的严密监督与警惕。
其他文献
纵观世界的媒体发展,媒介融合在信息传播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双重推动下已成为一种全球趋势,所催生出来的融合新闻传播,已成为越来越媒体机构的发展方向。  本文以新华社媒介融合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选取新华社“两微两端”——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新华社新华视点官方微博、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四种媒介平台为研究对象,以新华社2019年全国“两会”融合新闻报道为研究案例,通过对新华社融合新闻内容的研究,来探讨融合新闻报
学位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要求我们建设一支同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强大军队。①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和国防军队发展的新要求,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
学位
基层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干部队伍当中数量众多、根基庞大,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石,是国家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此外,基层干部直接与老百姓接触,其一言一行都直接关乎政府形象,接受群众的监督也更直接和广泛。新媒体时代,基层干部媒介认知与使用能力不仅关系其工作能力,更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  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①中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来,各省、市不断加大普及力度,工作成效显著。习近平
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历来以文化资源丰富著称,但是近年来“非遗”的保护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传统的“非遗”传承方式主要依赖农民之间的口口相传,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民离开土地,“非遗”的传承失去了以往的土壤;其次,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促进西方文化的传入,挤压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空间。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
一直以来,乡村治理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计划的大背景下,这一话题更是各学科的显学。本文将以南方某省王村新农村建设实地考察材料为对象,从乡村传播的角度,以传播仪式观为切口,探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在场”问题。文章通过对乡村仪式性事件“村神在场”、“村民在场”和“精英在场”三个维度的分析,赋予“在场”概念的全新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乡村治理过程中体制外内生性制度与体制内嵌入性
学位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视频网站的社交化特征逐渐凸显。受众在信息传播这一环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满足受众参与信息内容传播与制作的要求,各大网站相继推陈出新,寻找适应受众需求的传播模式。弹幕视频这一新兴的视频网站分支应运而生。弹幕视频最初只是ACG文化爱好者的集结地,随着ACG圈子的扩大,弹幕开始与传统的视频网站合作,形成发弹幕的专业视频网站,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我国专业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的受众
学位
随着“她经济”的崛起,女性逐渐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力军,社会分工的重置也使得女性在经济上更加独立,越来越多的女性以独立的态度去工作和生活,不断探索自我,自由选择爱与事业,这种女性自我认知的变化带来了传播环境的改变,关注独立女性的广告越来越多,它们鼓励女性打破束缚,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追求自我。独立女性广告的传播度和影响力不容小觑,而广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一种代表性媒介,其与社会文化之间相互影
图像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符号,它的发展一直以来广受关注与讨论。传播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得以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虽然图像与传播几乎一直与人类同在同行,但图像往往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出现,上升到理论研究层面不过百余年的历史,而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图像生产与传播的速度,改变了其图像生产与传播的方式。“洗图”图像概念的提出与讨论,是对目前自媒体图像生产与传播现象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整个互联网图像发展研究的一次
学位
一直以来,在传播学及品牌传播研究领域,习惯于从整体中抽取“和”的认知,以线性的方式思考问题,强调事物的可分解性。这种思维模式在广告中尤为典型,企业在开展广告宣传的时候总是倾向于找到一个主题概念,一个差异化卖点,一个核心价值……,后续工作全部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进行。时代在变,随着技术发展助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技术链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品牌传播活动步入互联网时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