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食品基质中高氯酸盐体内外生物利用率研究

来源 :武汉轻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x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高氯酸盐(ClO4-)作为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污染物已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由于高氯酸盐能竞争性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人类长期接触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近年来对于高氯酸盐在各种食品及人群的暴露评估时有报道,但大多数风险评估都是基于试验介质中高氯酸盐总浓度进行评估,即假设能被检测到的所有高氯酸盐都能被人体吸收,显然这种方式扩大了污染物的生物有效剂量,影响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食品种类繁多而不同食品基质中污染物在体内的释放程度又不尽相同,因此探究不同食品中高氯酸盐生物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1)通过人工阳性加标使不同食品基质中高氯酸盐浓度达到预期水平,其中大米和奶粉分别加标至三个不同浓度H(10mg/kg)、M(1mg/kg)和L(0.5mg/kg),大豆和肉则加标至同一浓度(10mg/kg),并对加标前后食品基质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再采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模型对肉的消化条件进行优化,并结合本研究团队前期对食品基质的优化条件探究不同食品基质中高氯酸盐的生物可及性。(2)建立Caco-2单层细胞模型,通过测定其跨膜电阻值、AKP酶比活力以及细胞单层膜对荧光素钠通透性来评价该模型的紧密性、极性和通透性,经过体外三个阶段消化后,采用Caco-2细胞模型进行转运吸收实验,测定各组中高氯酸盐的体外生物利用率。(3)选取72只雄性ICR小鼠,经过一周适应性喂养后,将其随机分为12组(未加标饲料组、加标饲料组、加标大米+饲料组、未加标大米+饲料组、加标生菜+饲料组、未加标生菜+饲料组、加标奶粉+饲料组、未加标奶粉+饲料组、加标大豆+饲料组、未加标大豆+饲料组、加标肉+饲料组、未加标肉+饲料组),每组6只,分别单独喂养于代谢笼内,连续一周喂养人工制作的混合饲料后测定各个组织中高氯酸盐的蓄积量,研究高氯酸盐在小鼠体内生物利用率。结果:(1)不同食品基质中高氯酸盐的生物可及性研究肉在口腔中消化液p H、消化液体积和消化时间最优条件为:7.4、7ml、5min;在胃部消化液p H、消化液体积和消化时间最优条件为3、10ml、2.5h;在小肠阶段消化液p H、消化液体积和消化时间最优条件为7.5、10+5ml、3h。随后采用该优化条件以及本研究团队前期所得其他基质的最优条件对不同加标后的食品基质进行体外消化,各食品基质中高氯酸盐生物可及性结果如下:大米-L(73.02±10.04%)、大米-M(88.38±23.45%)、大米-H(70.95±1.13%)、奶粉-L(60.53±5.57%)、奶粉-M(74.19±1.35%)、奶粉-H组(73.19±3.32%)、大豆(81.83±0.70%)、肉(91.97±12.94%)、对照组(93.44±7.61%)。(2)不同食品基质中高氯酸盐体外生物利用率研究大米-L、大米-M和大米-H中高氯酸盐在Caco-2单层细胞膜中透过率分别为:31.94±3.76%、21.17±14.70%、22.19±6.32%;奶粉-L、奶粉-M、奶粉-H中高氯酸盐在Caco-2单层细胞膜中透过率分别为:27.50±2.35%、40.22±4.46%、27.16±0.91%。在同种浓度水平下大米、奶粉、大豆、肉和高氯酸盐标准品中高氯酸盐在Caco-2单层细胞中透过率分别为:22.19±6.32%、27.16±0.91%、35.68±5.48%、24.28±2.77%、25.79±2.94%。大米-L、大米-M、大米-H的体外生物利用率分别为:6.34±0.84%、9.04±6.83%、8.41±3.78%,;奶粉-L、奶粉-M、奶粉-H的体外生物利用率分别为:10.67±2.21%、23.81±0.43%、10.79±0.44%。在同种浓度水平下大米、奶粉、大豆、肉和高氯酸盐标准品的体外生物利用率分别为:8.41±3.78%、10.79±0.91%、9.73±1.05%、12.15±2.62%、15.56±3.74%。(3)不同食品基质中高氯酸盐体内生物利用率研究体内吸收分布如下:所有实验动物组小鼠的甲状腺和脑中高氯酸盐浓度最高,其次则为脾脏,在加标大米和奶粉组中,高氯酸盐的分布情况为:脑>甲状腺>脾脏>肺>心脏,肝脏和肾脏含量则最少;在加标大豆和饲料组中,高氯酸盐的分布情况为:脑>甲状腺>脾脏>心脏>肺,肝脏和肾脏中含量最少。与未加标组相比,加标组体内蓄积率明显降低,大部分高氯酸盐都经过尿液和粪便排除,只有少部分续集在体内。未加标组中,高氯酸盐体内生物利用率由高到低顺序为:大米混合饲料(80.44±3.63%)、肉混合饲料组(76.54±1.91%)、奶粉混合饲料组(73.05±2.49%)、纯饲料组(72.25±4.80%)、生菜混合饲料组(62.76±2.03%)、大豆混合饲料组(61.80±9.31%);加标组中,高氯酸盐体内生物利用率由高到低顺序为:生菜混合饲料(45.60±7.11%)、肉混合饲料组(37.05±5.14%)、饲料组(35.76±2.88%)、大米混合饲料组(32.93±7.94%)、奶粉混合饲料组(20.27±9.39%)、大豆混合饲料组(18.01±4.53%)。结论:在大米和奶粉中,高氯酸盐的体外生物利用率随着浓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不同食品基质也会影响高氯酸盐的体内外生物利用率。由于未加标组本身含有少量高氯酸盐,加标组和未加标组相比,体内生物利用率明显降低,大大增加了其在粪便和尿液中的排出率,此结果与体外生物利用率结果类似。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抗生素恩诺沙星对贝类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可能影响,我们运用基于16S rD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企鹅珍珠贝(Pteriapenguin)和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的微生物群落在恩诺沙星处理下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1)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定量评价了不同浓度(0,5和10mg/1 ENR)恩诺沙星下
氮肥的不当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显著,培育低氮高效利用植物品种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然钝叶草的低氮高效利用机理尚未清楚。本研究以58份钝叶草品系(种)为材料,探究不同氮
随着人们对大容量、远距离、高性能的通信需求,相干光通信已成为21世纪最主要的通信方式。半导体激光器因体积小、易调谐、可直接调制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为相干光通信系统中信号光源和相干光解调本振光源。而影响相干光通信质量的直接因素—信号光源的稳定性和由本振光源提取出光载波的相干性,已成为重点研究方向。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直接影响到信号光源的稳定性、同时也影响到由本振光源提取出光载波的相干性,因此对于半导体
目的:近期国内的研发团队设计开发了一款新型指间关节假体,该假体为非限制型设计、模块化组装、使用套筒式结构固定,这些特点符合近年来国外指间关节假体研发的潮流,本研究拟通过使用该假体的设计图,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独特的套筒式固定装置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分析,检验其设计的安全性。通过对比新型非限制型指间关节假体与Swanson假体在各种状态下的假体稳定性,评估新型假体改善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通过新
锗材料作为光电材料在信息通信、航天工程、新能源、军事及安防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是战略性资源。中国是锗资源的主要供应国和最大的消费国之一,在行业中具有重要作
过去,哈萨克族人民生活以“阿吾勒”1为单位,视季节的变化不断迁徙到最适宜放牧的牧场。“马背”、“毡房”、“戈壁”是对哈萨克族最早的诠释。随着社会的发展,游牧社会的脆弱性逐渐体现出来。改革开放30年以来,新疆牧区社会经历了从游牧到半游牧、半定居的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型,现代城镇化的生活正在渗透在哈萨克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别具一格的独特环境造就出一批扎根于草原的民间演唱艺人,他们仿佛如行走在草原上的游吟诗人
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天然蕴涵着商业道德的要素,商业道德是一般条款的核心内容,一般条款的存在有利于协调实现该法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司法实务中对于商业道德标准的适用模
在雾、霾天气下,大气中水汽、烟尘、微水滴等微粒子的散射、吸收作用严重,致使所拍摄的图像整体模糊、对比度低、色彩退化。这给后续图像在目标识别、视频监控、遥感航拍等领域的应用带来困难。研究图像去雾算法解决雾霾天气成像质量差的问题,是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论文研究了大气散射模型,分析了雾霾对成像过程的影响及图像降质原因,重点研究了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Retinex算法和图像稀疏表示模型原理及特点,以此为基础
超疏水材料因其具有自洁性、防水、防雾、防腐蚀等优异的性能,在海洋防腐防污、汽车、建筑等行业备受关注。然而虽对超疏水材料的报道层出不穷,但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用于商业生产的超疏水材料,这是因为目前的技术所制备出的超疏水材料不仅造价昂贵、过程繁杂,而且耐久性、耐候性等性能也不尽如人意。本文旨在以较低的成本及较简单的制备过程来制备超疏水涂层。以3X氟碳树脂为基体材料,二氧化硅为(SiO2)表面粗糙度的构
目的建立没药中2种活性倍半萜成分2-methoxy-5-acetoxy-furanogermacr-1(10)-en-6-one(1)和2-methoxy-furanogermacr-1(10)-en-6-one(2)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不同商品药材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