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杜F1代猪猪肉品质及肌内脂肪代谢酶发育性变化规律的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ng_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研究长白山野猪与杜洛克猪杂交一代猪猪肉品质和肌内脂肪代谢酶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其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以5个体重组长白山野猪与杜洛克猪的杂交1代猪(简称野杜F1代猪)和山东省优良地方品种莱芜猪(各40头,公母各半)为研究对象,运用统一肉品分析方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固相微萃取等先进仪器,对野杜F1代猪和莱芜猪的胴体品质、肉质性状和组织学性状、肌内脂肪含量、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肌肉、脂肪和肝脏组织中HSL、LPL、FAS、MDH和ICDH五种脂肪代谢酶活性随着体重的发育性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测定和研究,运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了肌肉中MDH和HSL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研究了不同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胴体品质:野杜F1猪的背膘厚在各个体重组都要极显著低于莱芜猪(P<0.01),在20kg、35kg、70kg和90kg时的脂肪率野杜F1猪极显著低于莱芜猪(P<0.01),野杜F1猪的瘦肉率在20kg和35kg时极显著高于莱芜猪(P<0.01)。野杜F1猪的骨骼率在20kg、50kg和70kg时极显著高于莱芜猪(P<0.01),在35kg时显著高于莱芜猪(P<0.05)。(2)肉质性状和肌肉组织学性状测定:莱芜猪猪肉的大理石纹在各个体重组均极显著高于野杜F1代猪(P<0.01),随着体重的增加,肌纤维直径也在不断增大,在50kg和90kg时莱芜猪显著高于野杜F1猪(P<0.05),在70kg时莱芜猪极显著高于野杜F1猪(P<0.01),并且莱芜猪的肌纤维直径在各个体重组均高于野杜F1猪。在20kg、50kg、70kg和90kg时莱芜猪极显著高于野杜F1猪(P<0.01),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莱芜猪的肌纤维密度在各个体重阶段的数值均高于野杜F1猪。(3)肌内脂肪含量:不同体重阶段,肌内脂肪和肌肉嫩度均呈差异显著(P<0.05)。随着体重的增加,二者都呈上升的趋势。在各个体重阶段,莱芜猪肌内脂肪含量均高于野杜F1猪。(4)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野杜F1代猪90kg时的17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莱芜猪,野杜F1代猪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莱芜猪(P<0.01),除20kg时除外,其他体重阶段时,野杜F1猪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低于莱芜猪(P<0.01),在20kg和35kg时,野杜F1猪体内亚油酸(C18:2)的含量极显著高于莱芜猪(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方面,在35kg时野杜F1猪极显著(P<0.01)高于莱芜猪,在50kg和90kg时也显著高于莱芜猪(P<0.05)。而在单不饱和脂肪酸方面,除20kg时,莱芜猪均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野杜F1猪。(5)脂肪代谢酶活性:在肌肉组织中HSL活性随着体重增加而升高,90kg有上升趋势,并且在各个体重阶段中,野杜F1猪肌肉中的脂肪分解酶HSL活性显著高于莱芜猪,在脂肪组织中,HSL活性随着体重增加而降低,在50kg时到达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在肝脏组织中,莱芜猪HSL的活性高于野杜F1猪,变化趋势也相同。肌肉组织、脂肪组织和肝脏组织中的LPL活性变化规律,在体重各个阶段均高于莱芜猪,且呈上升趋势,在生长期各体重阶段,野杜F1猪均呈极显著高于莱芜猪。野杜F1猪肌肉、背膘和肝脏中的LPL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莱芜猪脂肪合成酶MDH活性显著高于野杜F1猪,野杜F1猪肌肉组织中的MDH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肌肉、脂肪和肝脏组织中,莱芜猪FAS和ICDH均高于野杜F1猪,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在50kg、70kg和90k时莱芜猪脂肪组织的FAS均极显著高于野杜F1猪(P<0.01),结果提示,肌内脂肪的沉积是由各个组织中的脂肪代谢酶共同调节的,可以通过调控体内脂肪代谢酶活性来调节肌内脂肪的沉积。(6)HSL和MDH mRNA表达:肌肉组织中HSL mRNA的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50kg时达到顶峰,其后开始下降,除35kg时,其他体重组的表达量均高于莱芜猪。MDH mRNA的表达量在野杜F1猪的肌肉组织中呈现波状起伏的趋势,而在莱芜猪体内则呈逐步上升至70kg后开始下降。结果提示:野杜F1猪肌肉HSL和MDH基因表达均具有明显的体重发育性特征。
其他文献
猪肝羧酸酯酶(Pig liver esterase, PLE),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是由多种同工酶组成的酶家族,其中猪肝羧酸酯酶1(PLE1)含量较高,是该家族的重要成员。PLE具有高度的水解活性和立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手段”,在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环境创建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园班级环境创建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充分体现教育性、时代性、实用性、
摘 要: 有关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如果在婴幼儿时期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幼儿入学后就可能出现学习适应困难。因此怎样在学前期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早期阅读环境,为他们进入学校后的书面语言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是目前幼儿园语言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早期阅读 适宜环境  阅读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对一个人终
饲养宠物犬逐渐成为每个家庭的选择,宠物疾病越来越复杂,宠物医疗的发展在我国处于快速迸发期。其中,犬的心脏问题是一类多发的疾病,同时也是疑难杂症。临床上常用X线检查来对犬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一日生活大致可分为专门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及生活活动。这些活动是有机联系、互相补充的。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一日生活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幼儿的课间活动是指在一日活动中教师组织的前后两个集体活动之间的活动,在这段时间内,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玩具、材料和对象,自由地结伴,自由地交谈,自由地娱乐和游戏。因而具有自由性、丰富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网络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幼兒自主学习、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体验的兴趣,使幼儿的聪明才智和各种潜能得到开发,创造精神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到训练。  1.利用多媒体,增强幼儿教学效果  语言中的一些诗歌与散文的意境非常优美,但如果仅仅靠教师的一张嘴或一幅图片,就显得比较枯燥,幼儿在欣赏时不能较好地集中注意力,这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不同,利用其声像结合的整体性特点,教师可在课堂上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