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忠县吊钟坝Ⅰ号滑坡变形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吊钟坝I号滑坡位于重庆市忠县西南约18km的新生镇的钟坝河左岸岸坡上,影响该滑坡体稳定的因素中,水是诱发该滑坡失稳的主要外因。降雨使滑坡体非饱和土中含水量变化,坡体内孔隙水压力变化,导致滑体、滑带土抗剪强度变化,从而影响滑坡的稳定性。本文运用非饱和渗流基本理论和降雨入渗理论,采用SEEP/W软件模拟了不同地下水位、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滑坡体内的渗流情况,从而得出坡体内孔隙水压力、体积含水量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了坡体内的应力与变形随降雨强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该滑坡在天然状态和降雨状态下的稳定性。得到如下认识:1)吊钟坝I号滑坡前缘发育有三个变形明显的次级滑坡,其后缘均呈圈椅状形态,平面上呈条带状,侧缘边界在地貌上表现为0.5~1.0m的小陡坎和宽0.1~0.5m的拉张裂隙。2)通过对滑坡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认为吊钟坝I号滑坡总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整体失稳可能性不大,但是前缘次级滑坡的变形较明显,处于欠稳定状态,在降雨存在失稳的可能。3)研究表明滑坡的形成与演化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河谷深切、岸坡风化剥蚀阶段,河床溶槽、岸坡岩腔形成阶段,岩体崩塌、岸坡剥蚀变缓、陡岸后退阶段,崩坡积体形成、陡崖继续后退阶段,滑坡体形成阶段。4)在降雨入渗过程中,入渗速度因土层变化而有所差异,因上部堆积块石土松散,雨水在其中入渗快,相对而言,雨水在下部粉质粘土入渗较慢,导致上部块石土中出现暂态饱和区,随后沿着坡体向下渗透,形成渗透的动水压力。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以及降雨的持续,滑体逐渐进入饱水状态。堆积体在雨水加载、强度软化和水力作用下,滑体的前缘、后缘以拉伸变形为主;中部是压缩变形或抽长一压缩波动变形。如第5、6排桩;此规律也证明了滑坡区的变形机制为牵引式滑动变形。5)通过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大于1.15,比较稳定;而在暴雨工况下的整体稳定性在于在1.053~1.078之间,表明滑坡体基本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但其次级滑体具有失稳的可能,所以需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其他文献
产品的高度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是整个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类制造系统,如装备制造、模具制造等,通常按订单组织生产,属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物联网
活塞环是发动机的重要零件之一,活塞环参数是否合格对发动机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发动机对活塞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活塞环参数的检测越来越显得重要。运用相关机械知识和
石油与天然气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物资,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依赖着它们,随着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油气资源又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复杂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本论文通过广泛的收集前人工作成果,结合野外勘探工作,室内图件编制分析,以及样品整理、测试与研究工作,对广元地区天然沥青矿的成因作一个探讨研究。从对四川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建立了基于海况的船舶运动仿真,并将其结合到一个具有剧本流程和潜水器、机器人、潜水员等多个实体互动的援潜救生作业仿真系统中,提高了仿真系统的真实性。
光纤阵列FA(Fiber Array)器件是一种高集成、小型化和大数据传输的光学器件,已经被广泛用于光通信、医学、工业、军事等领域。至今国内市场上高精密微Ⅴ槽阵列的制作大多是引
初冬的一个早上,“叮叮叮……”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打破了宜昌市得胜街小学的宁静.校园门口,一名“歹徒”挣脱保安的阻拦,冲进校园.保安们按响一键报警器和预警按钮后,立刻拿起
期刊
在齿轮传动系统中,由于各种误差的存在,齿轮及齿轮轴的变形导致齿轮在啮合中产生动载荷和轴向载荷不均,通过齿轮修形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目前这方面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