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基本特征之一,城市园林绿化则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雅安地处四川盆地西部,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常绿阔叶林带,其园林绿地建设对在这一特定气候、植被条件下的中小城镇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示范性。为此,本文对雅安市城区园林绿化的植被覆盖度、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指数、绿色廊道植物群落树种构成及其立地条件和移栽管理现状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及评价。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到2005年为止,雅安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分别为23.14%、22.01%、5.48m~2/人,未达到“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上规定的2005年城市绿地指标(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地率达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m~2以上)要求。与同处于四川盆地平原的成都市(据成都园林局资料,2005年成都市绿地三项指标分别为36.4%、33.6%、9.22m~2/人)相比,差距还较大。(2)雅安城市绿地主要分为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五种类型。城市绿地中面积最大、作为城市绿地主体的是以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农林植被等为主的其他绿地。研究区内绿地多样化指数较小,五类绿地分布不均匀,优势度较大的是其他绿地。这表明其他绿地是今后城市绿地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建立城乡一体绿化的关键。公共绿地优势度较低,今后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对绿地类型破碎度和分离度研究发现,由于老城区面积较大,建筑密度较高,造成居住区绿地和附属绿地信息量大、斑块数多,单个斑块面积小这一状况,且由于这两类绿地中缺乏较为集中的大型绿地,对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利。研究区绿地的分维数表明雅安市绿地斑块的总体格局较复杂,且趋向于不稳定的状态。(3)城区行道树及附属绿地的覆盖指数:沿江街道≥40%,河北主街道为22%,超过国家主干道标准(20%),但河南主街道仅为8%;支街道的覆盖指数为5%~1l%,低于国家次干道标准(15%)。行道树的树种构成,按相对覆盖度:沿江街道和主街道均以黄桷树为主,支街道河北区以黄桷树为主,河南区以二球悬铃木为主,小叶榕均居第二位。总体上讲,黄桷树相对数量偏大,常绿阔叶树偏少,且树种较单一。据此提出雅安城区行道树树种构成应形成以“黄桷树+乡土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的总体模式,以实现树种的地方特色、多样性与最大生态功能的统一。树池土壤以搬运土为主,一般土壤质量良好,但部分树池未与基底土壤连通,加上坑内土壤容量小,并常有建筑废料的掺入而使土壤质量恶化,造成移栽树死亡,或者抑制成活植株的生长。(4)在雅安城市公共绿地、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的树种建设中,乔木、灌木的丰富度有所增加,绿地复层结构的优越性已成为共识。而在建设中加大对乡土树种和草本植物的应用将是今后城市绿化发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