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竞技体育当前虽处在上升期中,但举国体制下实行的三级训练网培养模式却显现出一定的弊端。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运动员,而在当今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格局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不仅要有高超的竞技体育水平,更得有好的思想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中国也开始反思自身对竞技体育健儿的培养模式,并开始逐渐改变运动员的培养体制。纵观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培养,高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已成为必然选择,不仅能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发展,还能推动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湖北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状况进行研究,先从湖北省9所高校的田径项目分布情况和优势项目入手,然后着重对当前高校在培养运动员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资源条件即人力资源(运动员、教练员),物力资源(场地设施器材),财力资源(训练比赛经费及补助、奖金),管理机制和培养模式及湖北省9所高校在培养运动员的优劣势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旨在为促进湖北省9所高校培养田径高水平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调查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湖北省高校试办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时间长久,已形成一定氛围和规模,有利于高校培养田径高水平运动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也有所限制。2.湖北省招收田径高水平运动员的普通高校有自己的优势项目并重点发展,但田径运动项目分布不均衡不利于学校田径运动的全面开展,招生渠道单一且比例失衡。3.湖北省招收田径高水平运动员的普通高校制定的培养目标与国家所制定的y有一定差距,高校、教练员、运动员对自身的目标定位不准确,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培养模式有待优化,这些因素制约了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开展。4.湖北省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员专业选择上有一定自主性,文化基础薄弱,运动员能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但学训矛盾问题仍然突出;运动员运动等级较高但懈怠训练,运动水平提高幅度小;运动员参赛少且级别低,不能起到以赛代练的效果;运动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5.湖北省招收田径高水平运动员高校中教练员年龄构成较为合理,性别结构有待优化;湖北省招收田径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教练员训练比赛经验丰富,但缺少专职化的教练员;教练员进修机会少,科研能力不足,整体能力有待提高;6.湖北省地理气候条件好,有利于运动员训练;但高校训练经费的短缺致使运动员训练补助微薄,赛后奖励不够,降低了运动员参训热情;缺少科研团队的参与和必要的医务监督,不能保证运动员训练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