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后半叶,全球一体化的局面在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下加剧发展。大众文化所具有的娱乐性、消费性、商业性这些看似界定模糊的特征使其在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罅隙中逐渐繁荣,成为了大众生活中最为广泛的文化样态。在工业化、城市化推进下的影视技术、艺术革新与大众文化的发展同时进行,直接决定着影视艺术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成为整个行业最大的推手,使影视创作的理念、制作的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变革中微电影应运而生,在大众惊讶于其形式与结构的新颖之后,开始发现越来越喜欢这种更有意思、更好看的电影。大众对于微电报以肯定和宣扬的态度。微电影的产生为影视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微”电影的历史追溯起来可谓是源远流长,电影本身是以《火车进站》、《园丁浇水》这样的微型电影进入人们的视野的。而在这里要说的是现代意义上的微电影,则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而产生的新的电影形式,这种新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电影工业中,可以说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它代表了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文化繁荣并真正的立足于大众。经过几年的发展,微电影在创作、发行、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微电影自身发展中所获得的成功经验,推动着大众文化向先进文化的发展,为大众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现实经验。本文分阶段描述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微电影的发展流变,分析了微电影是一种特殊的大众文化现象。它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建构于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中,以公开的商业性为目的,满足当代大众心理需求;正因为微电影很好地反映大众文化的通俗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商业文化复合体这一内涵,并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话语特点、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因而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微电影就突显出其独特的个性。我们不难发现,微电影在意义功能、传播渠道、价值层面等众多领域引起了大众审美的转变;微电影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正或多或少地改变着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观感。因此,对其发生、发展、影响进行思考并做出理论阐释,无疑对影视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