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比色传感器的构建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85858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学传感器是以光吸收为基础,通过研究分子或分子集合体对特定物质进行识别的光吸收过程,在分子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并传递信号,从而实现对特定物质进行检测的分子器件。比色传感器作为光学传感器的一种,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方便等特点,并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和医疗诊断等领域。另外,由于天然酶不易存储、易变性和失活,故合成成本低、催化性能好的金属、非金属及复合纳米材料作为模拟酶代替天然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实验通过离子液体为溶剂的共沉淀法,功能材料的复合、腐植酸协助还原等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的催化性能好的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这些材料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构建了一系列的比色传感器,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以氯化铈和氯化铜为原料,在含有离子液体的溶液中和六次亚甲基四胺提供的弱碱性条件下,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Cu2(OH)3Cl-CeO2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RD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复合材料能在H2O2存在的条件下催化过氧化物酶底物TMB使溶液变蓝。由此,开发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比色方法,实现了对H2O2、葡萄糖和胆固醇的检测。(2)在腐植酸的协助下煅烧双氰胺-铜离子复合物制备了CuNPs/g-C3N4复合材料。对材料进行了XRD、FTIR和TEM表征。制备的CuNPs/g-C3N4材料能在H2O2存在下快速氧化过氧化物酶底物TMB产生蓝色,证明CuNPs/g-C3N4具有很好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由此,开发了一种简单、快速检测H2O2和葡萄糖的比色方法,对H2O2和葡萄糖的检测限分别为3.2×10-8 M和3.7×10-7 M。(3)以腐植酸作为稳定剂和还原剂,通过煅烧法制备了稳定的铜纳米粒子(CuNPs)。用XRD、SEM、FTIR、XPS和热重等手段对制备的CuNPs进行了表征。制备的CuNPs能在H2O2存在下将过氧化物酶底物TMB氧化产生蓝色,具有很好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且制备的CuNPs放置6个月几乎不被氧化,表现出极好的稳定性。由此,开发了一种简单、快速和灵敏的比色检测葡萄糖含量的方法,检测限为6.86×10-7 M。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颖制备稳定CuNPs的方法,可用于人体血样和梨汁中葡萄糖含量的检测。
其他文献
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污染不能被降解;而印染废水由于生物降解性差、成分复杂、色度大、COD高,这两者是目前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污染物。传统物理化学治理方法费用高、能耗大、易造
本论文简要回顾了电化学发光(ECL)分析法的发展历史,简介了电化学发光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电化学发光的主要反应体系及其机理,评述了电化学发光分析法的联用技术,以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成功地建立了土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制备了一种电化学发光电极,并将其应用于对三丙胺、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化合物的电化学发光测定。主要内容摘要如下:1.基于土霉素(OTC)对三联吡啶合钌(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氮的有机配体,并运用晶体工程的组装策略将这些配体与过渡金属盐自组装形成了分立或多维结构的39种超分子配合物。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
环境敏感性高分子微凝胶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可随外界环境如温度、pH值、电磁场等的变化而发生可逆突跃性改变,已在药物控释、记忆元件开关、物料分离等领域显示了良好的应
D-葡萄糖二酸(D-saccharic acid,H2sac)、粘液酸(mucic acid,H2muc)是(2,3,4,5)-四羟基己二酸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在生命科学中有着重要作用。D-葡萄糖二酸具有右旋光性,而粘液酸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