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细菌处理Cd(Ⅱ)、Cr(Ⅵ)及染料直接蓝GL的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4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污染不能被降解;而印染废水由于生物降解性差、成分复杂、色度大、COD高,这两者是目前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污染物。传统物理化学治理方法费用高、能耗大、易造成二次污染。论文以驯化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四种常见菌、筛选菌C-11为对象,分别对镉离子、六价铬离子、直接蓝GL进行吸附脱色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驯化大肠杆菌对Cd(II)的吸附处理研究 利用生物驯化手段得到对Cd(II)较强抗性的驯化大肠杆菌,为评价驯化菌的吸附性能,采集天然水体,不加营养物质,经过滤灭菌后加镉离子制备模拟水样。吸附试验结果表明:驯化大肠杆菌比普通大肠杆菌更能适应Cd(II)的毒性,对Cd(II)的去除率是普通大肠杆菌1.4倍。光学显微镜,TEM表面分析显示了驯化大肠杆菌的形貌变化,红外图谱表明,菌的表面官能团参与了镉离子的去除过程。 2.枯草芽孢杆菌等四种菌对Cr(VI)的还原去毒作用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Cr(VI)的还原行为,结果表明,Cr(VI)对四种菌具有促进生长和抑制毒害双重作用。比较四种菌,枯草芽孢杆菌对Cr(VI)的还原效果最好,能在40h内使1.0 mmol·L-1的Cr(VI)达到96%的转化率。比较还原前后枯草芽孢杆菌体的红外谱图和X衍射射线能谱图可知,菌表面结构和成分保持完整,表明铬离子不是在菌表面被还原,而是在菌体内被酶还原成Cr(III)的。菌体的这种生物还原行为,有望消除含Cr(VI)废水的毒性。 3.染料脱色菌C-11对直接蓝GL脱色降解特性的研究 从某印染厂排污口的污泥中分离筛选出几株对偶氮染料直接蓝GL具有脱色降解效果的菌株,经分离得到一株对直接蓝GL具有较高脱色能力的菌株,命名为C-11,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对C-11菌株的脱色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11菌株的脱色能力受温度,pH值,染料浓度影响较大。直接蓝GL的最佳脱色条件是35℃,pH为7.0,染料浓度为20mg.L-1,脱色率达到79%。通过模拟废水处理试验,脱色率达到78.73%。对脱色液进行紫外扫描,发现直接蓝GL在633和685nm的吸收峰消失。经HPLC分析,直接蓝GL脱色产物可能是联苯胺。
其他文献
海洋生物及微生物由于特殊的海洋环境,有独特的代谢途径,能产生结构独特,骨架新颖的各式各样次级代谢产物。海洋活性物质开发是新型药物的重要来源。大约畅销药物的三分之一是天
芳香胺是合成药物、材料、精细化工品等的重要中间体,在医药,有机合成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研究作为合成芳香胺一个重要手段的C—N偶联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潜在
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介绍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卤键和π—π堆积等弱相互作用,两种含氟亚胺异构体的分子间作用与性质的关系。另一部分是拓扑指数法在定量结构-性质中的
RE—Ni非晶合金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具有优异的磁学、储氢、催化等性能,在诸多领域已有着重要的应用。随着纳米科学的发展,纳米材料因具有与体材料不同的性质而备受关注,其在提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因其结构特性在分子磁性、化学传感、分离、储能等领域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离子液体(ILs)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溶剂在制备无机材料和无机-有机杂化
蛋白质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它参与生命体每一步反应和活动。蛋白质的定量测定是研究蛋白质的基础,因此建立快速、简便、灵敏、干扰小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
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和新兴工业省份,近年来,河南省的能源消费量以及相关的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快速增长,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受环境和能源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