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是以情感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心理疾病,它作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因此人们一直致力于抑郁症的研究。在对抑郁症发生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低自尊是抑郁的素质因素,会与压力共同促使抑郁发生。但以上研究主要指的是外显自尊,近年来提出的内隐自尊的概念是指人们自动的、对自我的情感性联系。目前对内隐自尊的研究还很少,结果也很不一致。因此,本研究以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抑郁症患者与抑郁症康复者以及正常人的内隐自尊的差异情况,并深入探讨内隐自尊对抑郁发作的影响。
研究一以30例抑郁症患者、30例抑郁症康复者以及30例正常人为被试。使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内隐自尊水平,Rosenberg自尊量表(SES)测量外显自尊水平。比较抑郁症患者的内隐自尊水平和外显自尊水平与其他两组的差异。
研究二以21名首次入院的抑郁症患者为被试,以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通过分层回归分析来检测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对未来六周的抑郁症状的预测有效性。
结果显示:1.抑郁症患者的外显自尊水平低于正常被试,也低于抑郁症康复患者。抑郁症康复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三组被试在内隐自尊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抑郁症组与其他组在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水平上有着不同的组合。4.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的相关不显著,外显自尊而不是内隐自尊更易与患者的状态相关。5.先前的抑郁水平对未来六周的抑郁症状来说有着很强的预测功能,排除掉先前的抑郁水平,发现外显自尊而不是内隐自尊对于抑郁症患者未来六周的抑郁症状的发展有着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