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苏北小城镇历史风貌保护研究——以东台市安丰镇为例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dongyan90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30余年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对历史风貌的研究更多是围绕“文物、街区、古镇、古村”的保护,而现在,人们清醒地看到众多的小城镇受到城市边缘化、乡村城市化的辐射影响,尚未被列入控保的传统街区、旧街巷、老建筑正在面临整片拆除而“话别传统”的危机。关于历史风貌的研究,如果仍局限在保存完好的建筑遗存和历史街区层面的话,显然没有用“历史-现实-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孤立地研究“历史遗存”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必须放宽研究视角,将研究范畴拓展到小城镇历史风貌更本质和综合的领域。深刻理解保护的概念,界定、评价、认定保护、修复、整改、重建或新建对象,需要立足现状,高瞻未来,找出小城镇风貌保护的本质和根源问题,摸索出针对性的保护对策。  本论文基于这样的出发点,以苏北小城镇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保护空间肌理、建筑文脉、民俗乡情为前提,探索小城镇及其乡村传统风貌保护的基本策略。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对新型城镇化的详细解读,同时将课题研究对象——“小城镇历史风貌”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控保”以外“旧街巷、老建筑”的拓展,归纳和总结出新型城镇化下历史风貌保护的内容范畴、层级关系、重点与一般的区别及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并通过实地调研对苏北普遍性小城镇历史风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从历史风貌保护的原则、方法、对策以及实施机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适应苏北小城镇发展的历史风貌的保护体系。  最后本文应用研究成果,以江苏东台安丰镇作为实证案例,针对安丰镇的实际情况,提出历史风貌保护的对策,并对对策实施的成效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测,以期指导类似安丰这样层级的古镇在新型城镇化下健康和谐地发展。
其他文献
智能建筑是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新生的一种新的产物。它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给人们全面的、安全的、舒适的高
能源的日趋紧张让人们认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建筑能耗作为能源消耗的一个重大组成部分引起了建筑设计人员对建筑节能的重视。在近几年,国家建设部门对不同气候分区内的居住建
我国传统乡土建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代以降,由于乡村发展的滞后,村民营建能力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当代乡土建筑发展落后的局面。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
作为“绿色城市环境的本土化研究”(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批准号:2003kj042zd)的子课题,从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别于传统建筑的特性出发,通过对
在中国三千年历史里,高台建筑至少有一千年成为占主流的建筑类型。“高台榭,美宫室”是春秋至魏晋时期的建筑风尚。其中遗留后世、名闻遐迩者,是春秋赵邯郸丛台。时至今日,赵丛台
本文以青岩古镇的聚落空间和历史文化背景为基础,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和实地调查、测绘成果,对古镇整体聚落空间形态展开分析和研究,以希望全面认识其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和构成特征
临潼素有“文物甲天下”的美誉。这里聚集了以秦始皇陵、秦兵马俑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宝级文物,形成了规模型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临潼的旅游业也面临着一次历史
住宅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活的要求所构建的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住宅建筑设计应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居住模式日益变革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人们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住宅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为了缓解当时住房紧缺的矛盾,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国家建设了大批经济适用型住宅楼。时至今日,20多年过去了,虽然这类住宅主体
城市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发展变化是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在社会进步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兼顾现代化与城市保护,是当代城市先进性的评价标准。目前,在中国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