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致力于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全面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作为我国农村教育中重要环节的教学点的教育质量仍然很差,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而且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也逐渐增高,因此,提升农村教学点教师教学能力成为了提升教学点教学质量的主体诉求;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教师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农村教学点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笔者以湖北省咸安实验区为例对其城镇中心校和农村教学点的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和实践探索,以期对咸安区农村教学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笔者通过对咸安实验区中心校和教学点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差异分析,发现教学点教师在信息技能、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反思等方面与中心校教师仍然存在很大差异。通过结合访谈、实地观察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教学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教学点教师发展环境方面,存在信息化教学设备管理维修不及时、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二是教师教学观念方面,虽然教师已具备信息化教学意识,但角色迁移不到位,在行动上缺乏主动性和连续性;三是教师教学行为技能方面,存在信息技能较差,与教学融合度低,教学模式守旧等问题;四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与效果方面,教师的发展途径单一,参与度低,效果不佳。 其次,结合前期对教学点教师教学能力开展的调查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明确教学点教师的实际发展需求,提出促进教学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对策与建议,主要包括:一是优化教师发展环境,软硬资源同步发展,优化师资配置,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二是开展“意识——能力——实践——反思”的多层次教师培训,引导教师从意识到角色的全面转变;三是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自主探索,开展行动研究,加强与同事间的协作交流,促进自我反思;四是强化城乡结合、虚实结合,构建城乡教师共同体,促进城乡教师共同发展。 最后,笔者跟随导师参与了咸安实验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中,并对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与跟踪观察,以了解实践效果与不足。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三个:一是实行多层轮训,注重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开展观念与意识到知识与技能再到综合能力的阶段性培训以及培训的跟踪与评价;二是建设垄上数字学校,为教师提供网络研修空间,现实与虚拟的结合,让教学点教师摆脱时间与地狱的限制;三是组织开展多元长效教研活动,如城乡教师牵手、结对子,优秀教师示范课,校际观摩等。对实践活动进行效果评价,可以发现教学点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获得提升,自我发展意识有所增强;教学问题不断得到解决,日常教学效果得以提高;教师间协作交流意识增强,专业反思能力得到了强化;但也可以发现实践活动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点教师培训参与度仍有所欠缺,数字化学校中教学资源更新滞后,部分教研活动存在“走形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