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基督教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一现象表现为农村基督教徒人数的激烈增长。这一发展态势,成为了当下中国农村社会治理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西方的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这段时间里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地渗透到中国农村,不断地“攻城掠地”,占领农村信仰“市场”,扩大其信徒队伍,跟它采取的强大的传播策略不无关系。
基督教以教会为载体,以教徒和传教士为传播主体,并利用祝婚与祝丧等宗教仪式和祷告、唱诗、布道等宗教活动这种“三位一体”的传播模式,入乡随俗地融入了中国农村生活。
本文选取X县A镇农村一处教会组织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基督教传播中的组织、个人以及活动仪式的调查研究,展示西方基督教在中国农村克服与传统文化的冲突,逐渐融入日常生活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其展现出来的特性以及其采取的传播策略。
文章认为,基督教在中国农村的传播呈现出传道内容生活化、宗教仪式娱乐化、教徒传教兼职化、发展教徒底层化的特点;并且采取了传道方式间接化、传道手段现实化、传道出发点公益化、传道内容本土化的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