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和掌握大量的学科理论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而且还可以调节学生的不良情绪、愉悦心情、形成的健康人格,甚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对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分数”、“高考”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这与我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存在一定差距。评价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通过评价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找寻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进步,而且还能挖掘学生潜能,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综合素质评价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道路上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乎国之教育大计,民之教育根本。它是改变传统“以分论才”评价制度的重要创举,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而社会实践评价作为综合素质评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学生思想教育、能力提升的关键,尤其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发展滞后,普遍存在认知理念与现实存在偏差、传统教育评价思想根深蒂固、评价主体意识淡薄、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本研究立足于综合素质评价背景下,尝试以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和增值理论为依据,借鉴优秀的理论研究成果为理论支撑,选取山西省三所普通高中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社会实践评价意义、理论基础、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方法、评价结果呈现及如何使用等视角对社会实践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我国现阶段中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学生评价目的任务性和功力性突出、学生反思不足,学校重视程度不高、学生主体意识淡薄,教师评价理念滞后,家长和社区人员参与不足、评价方式单一,忽视过程性评价等,并从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四个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即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建立评价体系;加大社会实践评价理论研究;明确社会实践评价相关概念内涵,功能定位等。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合理筛选评价内容;完善评价制度,保证评价主体多元化;完善管理制度,健全保障制度。教师应该转变评价理念,加强教师培训;正确使用评价工具,学会全面评价学生。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减少功利化等建议和策略,理论联系实际,以期丰富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为我国社会实践评价改革做出些许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