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体格生长和消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在管饲前、管饲喂养过程中、管饲后分别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对其影响效果有无差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6年7月天津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B组、C组和D组为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外,分别在管饲前、管饲喂养过程中以及管饲后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并记录各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基本资料、体格生长指标和消化功能指标,比较分析4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长速度、身长增长速度及头围增长速度、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胎粪排尽时间、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录入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c2检验及多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1.纳入的12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共失访3例,其中1例因需外科手术转院,2例病情不稳定、需反复使用呼吸机而导致无法继续实施干预。最终实际完成研究的对象为117例,A组29例,B组29例,C组29例,D组30例。4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出生1min Apgar评分、奶粉种类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均衡,可以进行比较。2.各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长速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长增长速度、头围增长速度以及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得出:A组与B组、C组、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三组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腹胀发生率(A组48.3%、B组13.8%、C组10.3%、D组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得出:A组与B组、C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三组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潴留发生率(A组89.7%、B组55.2%、C组51.7%、D组4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得出:A组与B组、C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三组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粪排尽时间、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得出:A组与B组、C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三组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住院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非营养性吸吮能加快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身长和头围的生长,缩短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促进体格生长。2.非营养性吸吮能改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消化功能,降低腹胀和胃潴留的发生率,加快胎粪的排出,减少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3.管饲前、中、后分别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体格生长和消化系统的作用效果并无差异,因此护理人员可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