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确切剂量和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切实降低放射工作人员所受的电离辐射,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现况研究的方法,选择医学领域不同专业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况研究,分为放射诊断学组、临床核医学组、介入放射学组、肿瘤放射学组和内科学组。分别通过全体人员一般情况调查、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剂量测量、血常规检测、染色体畸变检测和微核检测。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编号、姓名、性别、年龄、不同工种、接触射线年限等。放射剂量测量检测采用放射工作人员配戴“TLD Model 469”个人剂量监测计,用“TLP -热释光剂量数据处理系统”测读结果;血常规检测选用BC-2000血细胞分析仪,微量全血培养法检测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和PEMS 3.1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汇总、描述及分析。结果(1)调查对象来源分别为内科、放射肿瘤学、放射诊断学、介入放射学和临床核医学。经卡方检验发现,各组间人数构成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选取的人数比较均衡。调查对象各组间性别构成、年龄别构成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的调查对象具有较好的可比性。(2)各接触射线组的3个月剂量当量与年剂量当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最高的是放射肿瘤学组,其次是介入放射学组和临床核医学组,最低是放射诊断学组。接触射线的调查对象按男女分组后,各接触剂量当量男女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按不同工种进行分组后,血常规指标中的WBC、HGB、MCH、MCHC、MO、PCT、MPV、PDW等8个指标组间存在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染色体畸变率与总染色体畸变率在总体上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按性别分组后,发现男女之间的染色体畸变率和总染色体畸变没有差异(P>0.05)。说明了在性别上,发生染色体畸变和总染色体畸变的几率相同。(5)在微核细胞数上内科学组的微核细胞数量明显小于放射诊断学组、临床核医学组、介入放射学组和放射肿瘤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效应要高于非放射工作人员。但调查对象男女之间微核细胞数没有差异(P>0.05)。结论(1)电离辐射(职业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2)从事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电离辐射(职业照射)产生的辐射损伤不同。(3)放射工作人员身体检测指标对放射敏感性也不同。(4)放射导致的微核损伤与外周血象改变两者之间有关联,微核率高的放射人员造血系统损伤更严重,白细胞异常率增加。接触射线年限、WBC、GR与微核率呈低度相关。(5)受照剂量低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职业照射水平50 mSv/ a时,放射工作人员(职业人群)外周血染色体畸变、微核及健康相关指标已表现不同程度改变,表明现行国际放射防护标准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