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强调的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这项决议落实的重点区域在农村,我国一直重视农村金融工作的进展,这些年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一些自身具备的特性,目前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仅仅处于初级水平,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要想实现全面发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与考验。构建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以及实际意义:一方面有利于缓解落后地区的金融排斥现象,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改善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平衡供给需求;再一方面有利于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享受均等的金融服务权利,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缩小贫富差距,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研究大部分是以规范分析为主,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从宏观的层面来探讨问题和方案,而从微观角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的并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以福建省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系统性评价理论,实地调查获得问卷数据,通过因子分析以及回归模型准确地分析构建该体系的影响因素。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共分六章。第一章节为读者提供基本轮廓,从而对本文有个宏观的了解。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和该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助于了解发展该体系的大环境和对该体系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第三章分析了福建省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主要包括需求、供给、基础设施、金融机构、金融政策等方面,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通过对收集资料数据的整理分析,利用因子分析以及回归模型剖析总结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第五章主要是借鉴了已有的实践经验与本国实际情况所总结出的对策建议相结合得出构建该体系的具体可行性举措。第六章作为本文的概括总结部分,对分析所得的结论进行归纳性描述,并提出展望。本文研究的结果主要有:第一,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到福建省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如下:1.当前农户的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特征;2.农户信贷渠道主要为民间借贷,从正规银行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其贷款需求;3.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有待拓宽,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4.金融产品类型以及金融服务方式可供选择性不足;5.国家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未能普及每个角落,未能形成整体高效的金融结构网络。第二,运用构建因子分析以及多元回归数学模型得出影响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金融信息传播技术;2.借贷渠道;3.政府政策法规支持;4.金融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5.农户特征;6.交易成本;7.金融需求者维权意识,而在这七个因素中偏回归系数较大即影响较为主要的是金融需求者维权意识、政府政策法规支持、金融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三个方面。第三,通过对现状以及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总结进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1.建立适度竞争的金融服务体系;2.提高金融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4.优化农村金融环境;5.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