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一直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增加在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储备,重视教育的资金供给和软环境建设,积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的比重。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事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总体增长,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诸多瞩目的成绩,国民综合素质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财政教育支出对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经济基础和资源保障的作用,如何增加教育财政的投入,合理分配教育资金的投向,提高教育经费的利用效率,是我国当前教育财政工作的重点。财政教育支出问题,不仅仅是增加政府的教育资金投入数量,扩大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还包括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合理把握财政教育支出投向,提高教育财政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内容。当前,西方国家的教育事业比较发达,财政教育支出占总财政支出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很大,同时资金投向比较合理,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比较恰当,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比较高,对非教育行业和社会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很大。教育事业发达国家多年的经验教训和实践积累,可以作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资料和财富,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调整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提高财政教育支出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总体增长和国民综合素质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飞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失衡问题产生一些负面的效应,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首先,我国的财政支出总量虽然逐年增加,但在财政支出总体比重中所占份额很小,同时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平均每人所享受到的教育投入的份额非常小。与教育发达的国家比较,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需要继续加大财政教育支出的投入比重。其次,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急需调整优化,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存在一定的失衡。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西部地区的财政教育支出差距不断拉大;我国的城市与乡村的教育资源也有着明显的差别;我国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三者的投入比例不平衡,更多的向高等教育倾斜;财政教育支出内部的分配不平衡,没有完全做到最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教育支出比例不协调,财政教育支出主体不均衡。多种因素促成了我国当前财政教育支出失衡的局面,应针对具体环节,积极进行调整,使财政教育支出效益最大化。本文首先给出财政教育支出的内涵和理论研究支撑,接着介绍了我国教育性财政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财政教育支出总量规模和结构的变化,然后指出我国教育财政存在失衡的问题以及它所造成的负效应,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提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调整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