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贸易的飞速增长,许多公司把自己的商品出口国外,与此同时,商品说明书被翻译为不同的语言版本。商品说明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信息,还肩负着促进商品销售,提升公司名声的重任。因此,一份完美的、成功的商品说明书应体现出三种功能:信息功能、美感功能、祈使功能。当一种商品投放在欧美国家时,其说明书的英译本通常会采用一些变通的手法使之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目前翻译日益趋向于一种商业活动,众多的参与者加入其中。而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似乎取决于翻译过程中各方权利的轻重(不仅包括译者,还有翻译行为的发起者和目的语读者),并受限于目的语中历史、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商品说明书的翻译应遵照目的论所提倡的三规则,即目的规则、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讨论了商品说明书翻译的过程及译者的最终翻译任务。在翻译过程中,生产商或销售商扮演了翻译发起者的角色,他们设定翻译目的,要求译者去实现。不同文化中的商品说明书在内容和语言形式存在着差别,因此,针对不同的读者得采用不同的诱导策略。译者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实现译文的功能,因此,文化转移与内容或形式上的顺应在此类翻译中不可避免,以目的论来看,这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需的。商品说明书的翻译在为读者提供信息的同时呼唤着消费者潜在的需求。译者应采用多样的翻译策略、灵活的翻译方法,使译文在词汇、语法、语篇层次上尽展其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但目前国内市场上,商品说明书的英译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误译、漏译在各商品包装上、用户手册中层出不穷。其原因归咎于译者能力的不足以及其它的外部因素:中国目前翻译市场的不成熟,商家的急功近利,还有国内消费者对英文说明书的错误认识。作者从两大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译者的专业水平,规范翻译市场。各界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商品说明书翻译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