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一方面河流、湖泊水质急剧下降,污染事件频发,另一方面,城市对于水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城市水源地安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水源地的风险评估与科学保护已经成为环保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流动源、非点源与固定源是城市水源地的三大风险源,例如船舶溢油事故、危险品船舶倾覆事件、种植业化肥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危险化学品工厂爆炸事故等等,严重威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这三类污染源具有发生时间随机性、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复杂性、应急措施滞后性、危害后果严重性、污染范围广阔性、损失难以估算性,如何处理和处置这三种风险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从水源地保护角度出发,针对三类主要风险源建立综合风险评价体系,通过权重分析确定水源地附近主要风险源及风险因子,对水源地保护和管理提供支撑。文中起初阐述了立题背景、研究进展、存在问题等基本信息,通过流动源、非点源和固定源的现场监测和数据收集,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完成总体框架设计,确定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城市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流动风险源的监测,参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环境监测实验设计方法,将流动风险源监测步骤分为:初步设计、方案优化、监测准备、监测实施、数据整理及分析、风险评价。监测过程中主要记录船舶经过时间,船舶型号、航行、货物类型、船舶属地以及天气情况等信息,监测内容及记录表格经初步设计后;通过咨询相关专家和预实验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案和记录内容;监测之前准备好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计数工具、拍摄工具、保暖工具等;监测过程中分工明确仔细观察和记录,尽可能减少因人员问题带来的试验误差;将纸质版数据录入电子版并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监测数据经过权重分析找出流动源主要风险因子。针对非点源和固定源,通过实地调研、统计年鉴数据资料和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计算出种植业、居民生活、畜禽和水产养殖以及固定源产生的COD. NH3-N等污染物入河湖量,确定风险源评价因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每个指标权重,确定主要风险因子。本文以上海市太浦河为研究区域,以太浦河桥为流动风险源监测点,采用人工观测的方式对水源地过境船舶信息进行详实记录,经观测,在4天3晚的记录期间共有1857艘船舶经过,其中散货船舶994艘,空载船舶742艘,危险品船舶121艘。运输货物类型主要以黄沙、碎石、有布遮盖货物等物品为主,危险品船舶主要以运输罐装液体和固态化学品为主,一旦发生慢性持续泄漏或者突发性倾泻事故严重威胁水源地水质,影响附近居民的用水安全,需要管理部门给予高度关注。通过梳理水源地流动风险源概况和管理现状,对青浦水源地取水口水域过境船舶的风险大小进行分析评价,为城市水源地流动风险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本文以太浦河过境行政区域(上海市境内)青西三镇(朱家角镇、练塘镇、金泽镇)为非点源和固定源的研究范围,通过计算,非点源污染物年均入河湖量如下:COD为4248.94吨、NH3-N为252.59吨、TN为1228.73吨、TP为422.33吨;固定风险源年均排污负荷:COD为270.30吨、NH3-N为17.50吨、TN为65.10吨、TP为3.50吨。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区域危险品企业较少,突发性危险品泄漏事件概率较小;青西三镇畜禽养殖业和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染量最多,因此需要针对畜禽养殖场加强监管,针对养殖废水及粪便需处理达标,增加农村生活污水处置设备,强化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本文针对城市水源地复杂性、社会性、综合性、系统性特征,通过现场监测、实地调研、数据收集等方法尝试构建水源地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基于水源地环境风险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快速找出水源地的环境风险因子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对于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为城市水源地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意见。该指标体系从三大风险源(流动源、非点源、固定源)中筛选出25项评价指标,建立一套完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现场监测和统计数据分析以及结合指标权重计算,生活风险源和畜禽养殖业是主要风险源,船舶运输货物种类、种植业面积、区域人口密度、畜禽和水产养殖产量、固定源排污总量是区域风险源的主要影响因子。根据关键影响因子和主要风险源提出治理或管理措施,为保护敏感受体提供对策服务。